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理工科博士一門心思賣菜 起初油菜與茼蒿分不清

  • 發佈時間:2015-06-04 09:10:0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理工科博士一門心思賣菜起初油菜與茼蒿分不清

  申建廣在果蔬店裏工作。

  卸車、分揀、擇菜、打捆、上架……係著印有“爽吧果園”字樣的綠色圍裙,招呼著進出店面各色顧客的申建廣,手上、嘴上活兒都倍兒麻利。

  博士賣菜,有板有眼。

  申建廣愛“折騰”。作為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在讀博士生,今年29歲的他好説相聲、下象棋、打乒乓球,樣樣兒都在學校比賽裏拿到過名次。5年前,在校期間的申建廣與同學“不務正業”搞創業,一搞就搞出個“西北地區首家團購網站”,曾創下日成交額6萬元的紀錄,在西安市場遙遙領先;如今,忙著答辯的“申總”,畢業後將一門心思經營自己的O2O模式果蔬生鮮店。

  與賣菜這一行當結緣,申建廣的選擇偶然中有必然。

  出身於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村,父親早逝、母親獨自拉扯5個子女長大,“我8歲時,家裏還啃著窩窩頭。”申建廣高考後在外求學10年,“靠獎學金、打工、創業湊夠了所有學費、生活費,沒向家裏要過一分錢。”生於貧苦,讓他對家鄉、對農村格外關注。

  2012年秋,老家魏縣鴨梨大豐收,卻面臨嚴重滯銷。“要麼以幾毛錢的價格賤賣給採購商,要麼扔去喂豬。”申建廣發現,西安地區鴨梨的市場價卻在3塊錢左右,“我和同學走訪了10多家果樹基地,發現銷售渠道不暢通、供需資訊不對稱是水果滯銷的主要原因。”一邊是盼銷心切的果農,一邊是購價過高的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運用網際網路手段打造採銷直通車的想法在申建廣腦海中萌生。

  當年10月,申建廣和同學聯繫到陜西省富平縣、禮泉縣、大荔縣滯銷果農,通過搭建“爽吧果園”平臺,面向在校學生展開線上網購、線下配送以及實體售賣,創造出10天銷售20萬斤滯銷水果的紀錄,“以蘋果為例,6斤起售,兩塊五一斤,我們兩元錢從果農手裏收購,當時市場上收購價才一塊六,果農挽回了損失,學生也得了實惠。”

  隨後,他們的産品擴展到鴨梨、西瓜、葡萄、石榴、冬棗等20多種品類,覆蓋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近20所高校。2014年底,這種O2O模式複製到社區,目標客戶開始向社區居民延伸,從經營水果擴大到果蔬生鮮。

  “我們的創業項目陸續來過不少大學生,説實話很多人都受不了走人了。”申建廣回憶起籌備第一家社區實體店,“進了30多種菜,我們連油菜和茼蒿都分不清,更別提五花肉、前腿肉、後腿肉、裏脊肉的區別。”團隊核心成員、西安交通大學大四學生肖文告訴記者:“為實現標準化配送,我們在店裏埋頭研究一個月,天天琢磨菜怎麼捆、肉怎麼切。社區裏的阿姨們説閒話,交大學生咋混成這樣子。”

  “配送速度快,菜品新鮮。”“一次有趣的購物體驗。”……顧客在“爽吧果園”微信公眾號上留言。臨近畢業,肖文辭掉了南韓三星公司的聘用,每月領著800元工資矢志創業。“我們核心團隊的10個人,有以技術參股的在校生,也有央企辭職下海的員工。”申建廣認為,大學生創業者必須接地氣、能吃苦、耐挫折,“網際網路公司並不見得就是坐在辦公室裏喝咖啡,係著圍裙賣菜也可以高大上,所謂‘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只是工具。”

  運用這個工具,“我們的店面建設全部採取股權眾籌,今年4月初第六家社區實體店在微信朋友圈發起眾籌,每股2500元,最高認購10股,計劃20萬元的股份在2小時內就完成了眾籌。”申建廣介紹,目前6家店每月能産生80萬元左右現金流,今年年底計劃擴展到30至50家,“很多以前對我們頗有微詞的社區阿姨,現在天天嚷著要當我們股東。”

  為農民解憂,仍是申建廣心之所繫。截至目前,“爽吧果園”已經發起15次滯銷果蔬大型團購活動,累計幫扶農戶1000余戶,銷售量60余萬斤,幫助農民增收50余萬元。去年底,申建廣作為唯一一名在校大學生獲得“陜西好青年”稱號、陜西省大學生十大創業明星稱號,其團隊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競賽全國總決賽銀獎、陜西賽區金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