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壓歲錢60年變遷:10後收股票 90後微信搶紅包

  • 發佈時間:2015-02-20 07:48:06  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你知道嗎,現在的“10後”過年收到股票;“00後”正值年少、毫不羞澀大方要錢;而“90後”逐漸步入職場不再收壓歲錢反而要“倒貼”,令“單身狗”們嗟嘆年終獎的有去無回。

  在我國,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羊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記者走訪了南昌從“10後”到“60後”的幾代人,了解了幾代人的壓歲錢變遷。

  “10後”娃娃過年收股票

  “銀行股,我看行”,家住南昌十字街的劉勇今年就準備給侄女1000股銀行股當壓歲錢,聽起來夠時髦吧!

  據劉勇介紹,他和姐姐都是“資深股民”。儘管因被“套牢”,劉勇最近做了某鋁業股的“股東”,但他仍“癡心不改”。

  劉勇分析,近期在震蕩市裏面的個股表現分化非常嚴重,但他對銀行股後市持續看好。因此,他準備今年送給侄女1000股銀行股當壓歲錢,“沾沾孩子的喜氣”。

  “00後”主動出擊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都説男兒膝下有黃金,這小子嘴比蜜甜,膝蓋比豆腐還軟。”想起兒子去年過年那一通磕頭,家住南昌城東經適房的老郭就來氣。

  去年初一那天,一位來拜年的朋友開了個玩笑,“磕個頭説句恭喜發財,就給100元壓歲錢。”沒想到小郭想都沒想,咕咚就給跪,邊説“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邊磕頭。讓老郭感到難堪的是,拿到錢的小郭嘗到了甜頭,一個接一個磕。最後鬧得老郭的朋友也“陀不住”,才作罷。

  調查中記者發現,現在許多“00後”的孩子對於壓歲錢已不再“羞澀”,不再是長輩給就收。而是“主動出擊”,積極伸手,有的還制定了“壓歲錢收取計劃任務分解表”。

  南昌經開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去年收的壓歲錢比同學少,她兒子“樂樂”一直耿耿於懷。為了努力創收,“樂樂”今年早早地就開始設定目標,“計劃收入3000塊”。同時還在紙上寫下家裏親戚朋友的名單,準備過年時逐個去“收錢”。 “兒子寫的還怪認真的,也不知道是從哪兒學來的”,張女士感到好氣又好笑。

  “90後”開始發壓歲錢

  “單身狗”嘆壓歲錢有送無回過年忙搶紅包

  南昌小夥趙文亮今年28歲,單身人士。春節將至,他開始盤算自己要送出去的“壓歲錢”紅包了。“算了算,發現年終獎白髮了”。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還有上大學的表妹。。。。。。再算上回奉新老家走遠房親戚時要給的壓歲錢,居然高達8000元。”小趙説,自己的年終獎也就拿了1萬元,單是紅包就去了大半,簡直“頭大”。不過,這些人情往來的錢屬於親戚間相互聯絡感情的方式,也不能少。

  已為人父的同事余敏航寬慰小趙,趕緊結婚生孩子,“等你有了孩子,送給小輩的壓歲錢才有來有回。所以,速速結婚生仔是王道。”對此,小張只能笑笑。

  1996年出生的南昌妹子劉梅還沒到發紅包的年紀。她告訴記者,今年過年多了一件事:要搶微信和支付寶派發的紅包,“雖然每次只搶到幾塊錢,但是和朋友一起搶很好玩”。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今年48歲的南昌市民曾先生計劃用支付寶給23歲的兒子曾華包紅包。曾先生介紹,兒子曾華遠在北京打拼,過年因事不能回家。“原本想把錢打卡上的,可孩子説啥不要”,曾先生説,他打算在除夕夜給兒子的支付寶賬戶轉賬。“現在我還沒告訴他,想給兒子個驚喜”,曾先生表示。

  “80後”

  買鞭炮、上游戲機廳、去網吧

  多位接受記者訪問的“80後”都坦承,都曾經歷過過年的時候,“兜裏有倆錢”,約上小夥伴們一起買鞭炮,上游戲機廳、網吧。

  “小時候壓歲錢少,也就二三十塊錢”。受訪人張強回憶,兒時過年最喜歡和小夥伴們玩“摔炮”,“摔得四處砰砰響”。然後再揣著剩下的壓歲錢,背著家長,去往“一毛一個幣”的遊戲廳玩到深夜,直到爹媽來找,才作罷。

  “大概98年吧,南昌網吧開始興起”,張強回憶,隨著網吧遍地開花,過年時他和小夥伴們的“陣地”就從遊戲機廳轉移到網吧。

  “那時上網3、4元一小時,很小很小的黑網吧,但是壓歲錢也多了,過個年能收幾百”,憶起青蔥歲月,張強笑了。

  “70後”

  磕完頭才給錢接5塊記一輩子

  家住南昌西湖區的胡詩詩如今已人到中年。她對於壓歲錢記憶猶新。“我10歲時,爸爸一個月的工資也就32塊錢,還要養活一大家子”,胡詩詩説,當年過年也就領個幾毛錢,想接紅包,還得先磕頭,“要響”。

  當時,一般家庭過年時會發給孩子1角、2角、5角的壓歲錢,稍微寬裕些的家庭則給1元、2元、5元;蔬菜只要幾分錢一斤,大米只要1角錢一斤,豬肉只要7角錢一斤。現居南昌的梁先生也是個“70後”,老家在河北農村,幼年一張5塊的磕頭錢讓他終身難忘。他説,“小時候農村是很講究禮節的,孩子們在領壓歲錢之前,必須先磕頭、行禮,現在的孩子哪懂這個。”

  “60後”

  瓜子、花生、奶糖就是壓歲錢

  今年52歲的張玉蘭阿姨告訴記者,老家在余幹縣城,家裏共有兄弟姐妹5人。和許多當時的家庭一樣,家庭條件都不如人意。吃上滿滿一碗白米飯,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對於過年的期盼,就是那一點點油葷。由於在家排行老四,上面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張阿姨只能舊衣服。過年穿新衣,是不敢想的。但是,對她而言,過年能剝上一點花生瓜子,那也是相當有誘惑力。

  “那時候,瓜子花生就相當於現在的壓歲錢。”張阿姨笑著感慨地,當年“要再能吃塊上海産的奶糖,會高興的睡不著。”

  發壓歲錢不是長輩的“專利”

  其實,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古人咋發壓歲錢?

  漢代,出現了最早的壓歲錢,即厭勝錢,或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正面鑄有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韆鞦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

  民國以後,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貨幣改為紙幣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