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人人都盼爭議不斷 年終獎:有人歡喜有人憂

  • 發佈時間:2015-01-15 07:59:4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 觀  責任編輯:張明江

  春節將近,除了搶刷車票、購置年貨外,很多人也對年終獎翹首以盼:啥時候才能拿到年終獎啊?腰包鼓了,底氣足了,一年的努力也算得到完美的收場。

  一份年終獎似乎承載了很多,但圍繞著年終獎的爭議也一直不斷。“為什麼有人能拿到年終獎而我卻沒有呢?”“為什麼有人年終獎拿到很多我卻很少呢?”針對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發不發年終獎,用人單位自己説了算

  貴陽某商業銀行的李莉已經工作三年了,談到今年的年終獎她滿心期待,“去年發了1萬多元,今年應該也會發吧,每一年最期待的就是年終獎了,過年可以血拼一場了!”相比于李莉,在北京某建材銷售公司工作的金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們從來沒有拿到過年終獎,簽合同時也沒聽説過會發,公司只是會在年末獎勵幾個銷售業績特別好的,但是幾百人也就五六個能拿到,而誰能拿都是老闆説了算”。

  那麼到底法律針對年終獎的規定是怎樣的呢?中國政法大學社會法研究所金英傑副教授説:“年終獎雖屬於工資範疇的一部分,但較為靈活,一般來説是否設置發放年終獎由用人單位自主決定,法律並沒有強行規定。”由此看來,李莉和金鑫的不同境遇均是由所在單位不同決定的,並不存在某一方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而且據金英傑介紹,法律對於年終獎的發放形式、發放金額等也沒有明確規定,企業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但如果事先簽訂合同時勞資雙方關於年終獎相關內容達成了一致,則必須按照合同執行,企業不得拖延或虧欠,員工權益若受到損害也有權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不同行業,為何差距那麼大

  既然年終獎的發放自主權在企業手裏,不同行業之間又有怎樣的差異呢?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發放年終獎的企業中,外資企業發放數額最高;發放數額上不同單位也各有不同,多的幾萬元,少的幾千元;不同行業之間,又以金融業、房地産業等發放數量最高,可以説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北京某房地産仲介公司銷售員張強説:“我們的年終獎每年變化幅度也是很大的,有時候行業發展好,就能多拿點,有時候行業發展不景氣,到年底獎勵自然也就少了。説到底年終獎發放的多少除了跟我們自身銷售業績相關,也受到整個行業發展情況和公司自身經營狀況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易定紅教授指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員工拿到年終獎的數目存在差異是正常現象,有的企業經營狀況好自然有能力多派發年終獎,而有的企業本身就經營不善,再派發額外獎勵只會徒增負擔。

  而各行業之間年終獎的差距僅僅是收入差距的縮影,據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行業收入差距總體呈波動擴大趨勢,因此這也對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勞動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一企業,為何他多我少

  除了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年終獎存在很大差距,記者採訪發現,即使是同一企業內部也存在不小的差異。在北京某國企工作的陳冉介紹,他們單位每個部門、每個人發放的年終獎金額也不一樣,“部門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看領導能爭取到多少配額,而部門內部領導和普通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差異就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了”。雖然制度並沒有明確公開按何種標準發放年終獎,也有員工多次向上級反映不滿情緒,但是大多數人也只能為求保住工作忍氣吞聲。“其實我們只是希望發放的標準能公開透明就夠了。”陳冉説。

  從法律的角度,金英傑認為公開透明的薪酬制度對於企業和員工來説都是有利的,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勞動爭議,減少勞動爭議風險。

  易定紅教授認為,年終獎僅僅是工資的一部分,而工資制度的確定又是極其複雜的,並不能單純地説發放年終獎是好還是壞,“年終獎只是一個工具,可以用它來作為一種福利激勵員工,但是不同的企業激勵的方式不同,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樣,用不好這個工具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關於公開透明的薪酬制度,易定紅持肯定態度,“薪酬制度的公開透明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規範,能讓大家感受到公平”。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劉昕教授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薪酬制度就應當公開透明,“公開透明是指員工明白怎樣能多賺錢、具體能有多少錢,但不是指必須要公開每個員工都賺了多少錢”,總的來説,薪酬制度尤其是年終獎是很“個性”的東西,取決於組織本身的特點,也受到企業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