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80後90後感嘆回家過年像“過劫” 最怕“三問”

  • 發佈時間:2015-01-09 08:53: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葉曉楠 李 穎 劉天陽  責任編輯:胡愛善

  農曆新年越來越近了。新春佳節,聚會頻頻。曾經,穿新衣、走親戚、拿壓歲錢的過年方式是大家最盼望的。如今,面對紛至遝來的關心,“80後”、“90後”們春節回家最怕被問什麼呢?是問工作收入的尷尬,還是父母喋喋不休地追問談對象的鬱悶……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回家過年最怕被問到的事兒吧!

  年輕人 過年就像“過劫”

  許多單身的“80後”反映,回到家裏,團圓的喜悅與生活的焦慮並存,別人見到第一面都會問:“年齡不小了,找對象了嗎?工作怎麼樣?收入呢?”特別是父母一遍一遍不停地嘮叨個沒完沒了。面對這樣的場面,不少“80後”感嘆:過節,怎麼就成了“過劫”?

  ●怕問1

  “何時告別單身”

  離返鄉還有些日子,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舒雅就開始憂慮起來。今年已經26周歲的她,被父母催婚多年,提起回家就有點害怕。原來,舒雅前幾天打電話給父母説今年會早點回去。不料,爸爸緊跟著就來了一句:“帶男朋友回來嗎?”當她鬱悶地回答“沒有”後,媽媽立馬搶過電話,並下了最後通牒:“明年回家再不帶上男朋友,恐怕要被掃地出門了。”

  因此,“告別單身”成了她2015年最大的課題。舒雅説:“現在對我來説,最大的問題就是找到一個男朋友回家過年。”春節來臨,親朋好友的“催婚”讓她焦頭爛額,怕父母擔心自己“嫁不出”,也怕親戚過度操心。迫於壓力,她決定在交友網站上“租”個男友回家,以解決父母的春節警告。

  ●怕問2

  “賺得多不多”

  “不怕工作多辛苦,就怕家裏的七大姑八大姨。”面對那些窮追不捨的提問,年輕網友們這樣吐嘈。

  剛在成都工作一年多的“90後”山東姑娘劉慧艷,提到回家過年就有一肚子的苦水,她向我們吐槽道:“去年回家,家裏的親戚看到我就問月薪多少,一聽只有3000元出頭,就會告訴我,他們隔壁家的孩子一畢業就能拿6000多元的月薪。還沒等我喘過氣來,她們又會窮追不捨地接著問,你哥年終獎3萬多元,你呢?”這句話曾讓小劉回到自己的房間後忍不住伏案大哭。哭過之後,她從此就對過節回家很發怵,害怕再次被比較,“我的親戚們説來説去,就是那幾個話題,非要把小輩們問個底朝天。”

  ●怕問3

  “過得怎麼樣”

  23歲的趙旭作為一個剛入職的“小鮮肉”,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大拷問,有些心裏沒底。“以前讀書時,每逢過年,親戚們輪番問我考了多少分?拿獎學金了沒?好不容易熬到畢業,本以為可以舒舒服服過個年了,沒想到和朋友們一交流,過這個年可能會被問得更慘。”

  32歲的外資白領小李總結了一個規律:一些平時走動不多的親戚,問晚輩時一般直接切入主題:“結婚了嗎?”如果説“沒結婚”,就會問:“有對象了嗎?”如果有對象,長輩們就開始滔滔不絕:“怎麼還不結婚,早點結婚好……”如果説“結了”,那就要詳細交代另一半的所有資料,重點是收入,接下來就會問:“生孩子了嗎?”如果説“生了”,長輩們就會要把小孩子叫來看看,如果説“沒生”,長輩們又會勸你早生孩子。隨後,各種忠告撲面而來……

  長輩們 關心是為孩子們好

  對於外出打拼的年輕人,回家過年的快樂之餘,不禁發出感嘆:又到了用嘴角四十五度上揚微笑、回答各方親戚朋友的尷尬時刻了,那麼,在家人聚會時,親戚們為何會“‘問問’相逼,輪番轟炸”呢?

  ●操心1

  結婚生子最重要

  “2015年最讓我頭疼的啊就是我閨女,今年都28歲了還沒結婚,這不讓人家笑話嗎!想當年,我28歲的時候,都有第二個孩子了。”家住北京市房山區的劉阿姨一直擔心未出嫁的女兒,對於馬上到來的春節,她更著急了,“讓她相親去吧,她又不去,給她介紹過多少個對象了,就是一個也不見,現在又説是有對象了,讓她春節領回來讓我們看看,她又找了一大堆藉口,遲遲也沒帶回家。”

  説到這裡,劉阿姨原本激動的心情有些緩衝:“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我無非就是看著她都這麼大了,想讓她早點有個家。”

  北京郊區的李奶奶就因為兒子婚後不想要孩子,而傷透了腦筋,“從兒子剛結婚,我就説先生個孩子吧,我和他爸每年過年都在催,他倆還一點也不著急。”李奶奶越説越傷感,“這五六年都過去了,看看隔壁老趙家的孫子現在都快上小學了。我這身子骨算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哎!再過兩年啊,想幫他們看會孫子都看不了了。”説著眼淚都掉下來了。

  ●操心2

  過度關心“討人嫌”

  在海南經商的李先生,每次過年都給家中的孩子們包個大紅包,今年卻在孩子們口中得知:過年最怕李叔叔,他有太多問題了。聽到孩子們的説法,讓李先生鬱悶不已。

  “自己平時工作太忙,不經常跟家人相聚,春節假期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在吃飯的時候,家人一起聊天,就會問問侄子今年在讀啥專業大幾啊,還會問外甥女她們拍拖沒啊、畢業以後做啥啊,也會問問他們學習成績怎麼樣、在學校表現如何啊之類。就是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李先生表示很不理解,雖然“60後”跟年輕一代人有代溝,老一輩的趁著春節回家多聯絡感情,關心晚輩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怎麼就成了“嫌人”了呢?

  ●操心3

  太多無奈和心酸

  家住河南的羅女士,為了拉近與遠在江西上大學的兒子之間的距離,原本對於手機幾乎一竅不通的她,學會了使用微信朋友圈,時常關注兒子的動態。她説:“兒子原本就不經常與家人溝通,上了大學後更是很少給家裏打電話,只能通過這種渠道看看兒子最近在幹什麼。有一次兒子在上課的時候發了一條狀態,羅女士一句“不認真上課,還玩微信”的評論讓她遭到了兒子的“拉黑”。

  好不容易等到兒子春節回家,羅女士還沒開口,兒子就捧著手機抱著電腦,跟她關係疏遠得像是陌生人。“只是為了想了解他,和他溝通,縮小代溝。”羅女士搖頭道:“無奈傷心,沒辦法。”(葉曉楠 李 穎 劉天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