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拍賣行稱18萬藏品能賣865萬:老太被騙4萬元

  • 發佈時間:2014-12-11 08:30: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75歲高齡的李玉花(化名)

  想著自己購買的收藏品能以865萬的價格到香港拍賣,今年已經75歲高齡的李玉花(化名)陷入了興奮當中。本以為這次“幸運”是“財富夢”的開始,為了儘快將藏品出手,在接下來與“教授、港商、北京典藏中心”等多方的溝通中,李玉花前前後後匯出了多年的積蓄近4萬元,而最終等來的卻是一場騙局。連日來,本報報道了多位陷入“吸血拍賣”陷阱的老人。對此,有心理專家分析,老年人正是因為缺乏經濟安全感才易受騙。

  18萬!

  七旬老太兩月買了13件藏品

  迷上鑒寶節目

  回顧整個“騙局”,還得從李玉花購買了一些收藏品開始。

  近年來,一些鑒寶類節目俘獲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其中也包括已經75歲高齡的李玉花。她想,如果自己也能收藏些寶貝,找個專家鑒定鑒定再賣上個好價錢,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養老錢,也可以為子女們減輕負擔。

  被廣告所吸引

  今年8月份南京青奧會期間,李玉花看到電視節目中播放了一則售賣南京青奧會紀念玉璽的廣告。廣告內容中,不僅介紹了玉璽珍貴的和田玉材質,更是介紹了它的升值空間。經過連續多日的收看,李玉花撥打了電視螢幕中商家的聯繫電話。最終,李玉花消費了14600元,購買了玉璽,而這也正是她收藏之路的開始。

  花18萬買藏品

  “之後,商家一直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他們還有很多的文物出售,也都很值錢。”李玉花説,從8月份到10月份,這短短的兩個月中,她從安徽省六安市一家文物公司先後購買了13件藏品,其中以玉璽為主,不僅包括偉人的玉璽,還有航空紀念版玉璽等,總計消費了18萬多元。

  記者探訪

  藏品包裝精美還有代碼編號

  退休後,李玉花與老伴一起生活,子女們都不在身邊。雖然老兩口生活不愁,但也正是兩位老人平日裏節儉的生活習慣積攢下來些養老錢。在李玉花老人的家中,記者看到了其中一件藏品。光從外包裝看,這件用大紅色箱體包裹著的藏品,看起來價值不菲。李玉花老人小心翼翼地從箱子裏將玉璽拿了出來,玉璽呈墨綠色,不僅有相關資格證書還有代碼編號。李玉花告訴記者,類似的藏品家裏還有12件,但都放在櫃子裏不方便拿出來。

  得知自己上當受騙後,李玉花老人瘦了近20斤,精神憔悴恍惚。為了追回被騙的錢,李玉花多次與對方聯繫,可得到的答覆是,退款前還需賠償“違約金”。“他們就這樣一步一步地騙下去,我已經是身無分文了。”李玉花老人説。

  865萬!

  天價拍賣金額將她騙入陷阱

  主動幫忙拍賣

  李玉花説,10月份的一天下午,家裏的電話突然響了,一個操著陌生口音的男子,自稱是北京世紀典藏文化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趙宇,他是從網上看到了李玉花收藏的這些文物。“我們即將在香港舉辦一場拍賣會,你的這些文物我們準備全收,給你865萬。”“865萬!”聽到這個數字,李玉花的腦袋嗡了一下,這輩子她都沒有見到過這麼多的錢。李玉花老人詢問對方該如何出售。“我們會給你郵過去一份合同,你的文物就委託給我們進行拍賣,我們會到府收購你的藏品,再把錢給你帶過去。”

  先後匯出4萬

  看著手裏的這些快遞單據,李玉花再次放聲痛哭。她的錢就是通過這種快遞代收費的形式匯出去的。據李玉花回憶,接到北京這家公司的電話後,對方先是郵過來一個合同,記者看到,合同上方有編號,正文顯示“委託拍賣合同”的字樣,拍賣人處則註明“北京市世紀典藏文化發展中心”、“北京收藏家協會”。

  收到合同後,李玉花也收到了一封快遞,註明代收款4000元,而這筆錢的名目是為她的藏品出畫冊。如果沒有畫冊,她的收藏品則無法在香港拍賣會上展出。李玉花馬上匯去了4000元錢。沒多久,“何教授、趙宇、港商”等多個人物輪番登場,以各種名義,讓李玉花繼續匯款。

  距離專家到府收購的日子臨近了,卻聯繫不上對方了。“我當時也擔心被騙,錢是通過快遞代收款的形式匯出的,所以我就向快遞公司進行了投訴。”李玉花説。投訴後不久,對方就再次出現了,至於為何沒有準時到府,對方回復,是因為在來的路上車子發生了車禍。“何教授昏迷了,由我繼續為您服務。”電話中,一位自稱是隋教授的人説。

  該人繼續編造各種名義讓李玉花匯款,就這樣,為了將自己手裏的藏品儘快出售,李玉花老人一共付了5次款,總計39800元錢。

  憑證全是假的

  在接連匯出了近4萬元錢,自稱到府收貨的教授卻遲遲不見蹤影。李玉花有些焦灼,她開始不停地給所有曾聯繫過她的人打電話,但得到的回復依舊是繼續匯款,這也讓李玉花有些猶豫。當她將對方寄來的“資格證”、“保險單”、“合同”、“發票”等材料拿到相關部門鑒定時,發現這些所謂的正規憑證全部都是假的,4萬元錢僅換來了一堆廢紙。

  目前,李玉花老人已經向大連市公安機關報案。

  調查

  國家文物局未對該企業授權

  李玉花老人收到的“委託拍賣資格證”上有“國家文物局”的蓋章。這些機構打著“國家文物局”蓋章授權的旗號進行委託拍賣,那麼他們真的具有合法性嗎?昨日,記者電話撥打了國家文物局的辦公電話,並將該資格證的照片發給文物局的工作人員進行辨認,對方明確表示,這個資格證是偽造的,國家文物局根本沒有對其授權。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市民通過國家文物局網站可以清楚地獲悉哪些拍賣企業合法,這樣就能輕易避免上當。

  哪些老人易上當?

  一是受害人遇到事情急需用錢,因而病急亂投醫,沒有充分認清對方的身份。

  二是受害人有貪念,以為手中的藏品能輕易就賣上大價錢,最終掉進了騙子埋設的陷阱。

  類似騙局啥特點?

  一是掉進陷阱後,對方就會無窮無盡地以各種名目收費。

  二是非法拍賣機構間存在背後交易,被一家機構騙了以後,就會有各路非法拍賣機構粉墨登場。

  相關案例

  16家冒牌拍賣行騙走老人50萬

  連日來,有關老人陷入“吸血拍賣”的案例屢見不鮮。家住沙河口區南松路附近的李淑香(化名)老人為救肺癌老伴著急把藏品變現,可3年來,16家冒牌拍賣行吸幹了老人50萬元的救命錢。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孫熳(報料人:王先生;線索費:70元)本報有獎報料熱線82488888

  晨報觀點

  為什麼上當的總是老人?

  現在,收藏成了熱門話題。

  當然,良莠不齊的鑒寶節目也在推波助瀾——眼花繚亂裏無不彰顯這樣一個主題:好像遍地都是沒有被發現的寶藏、普遍被低估的珍品,只等著你去“撿漏”。

  於是,騙子們自然而然就盯上了這個領域,“吸血拍賣”的案例一起接著一起。

  被騙的,往往都是老人。固然因為老人普遍缺乏經濟安全感、有從眾心理、心生貪念,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老人對詐騙的辨識度太低。

  經歷過樸素時代的老人們,比現在的年輕人更容易相信他人。與新媒體技術的“代溝”,也使他們很少在第一時間通過網路搜索來戳穿謊言。那些被騙子們劃定為目標人群的老人,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很少與子女住在一起。為了不讓子女感覺麻煩,也不願意與子女溝通。所以,他們往往會自以為是地做出錯誤判斷,而讓騙子的陰謀一次次得逞。

  “哀其不幸”這句話後面跟著的,往往是“怒其不爭”。很簡單的騙術,我們卻會驚詫于總有人上當。

  但驚詫之餘,更應該反思。當我們的父母上當受騙後悔不已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平時,我們對父母的關心是否太少了?如果我們能夠及時掌握父母的心態和動態,他們受騙的機會是否會減少很多?

  老太5次被騙38900元

  10月22日4000元圖錄費

  10月29日6800元場館費

  11月7日6400元保險費

  11月22日7500元罰款費

  11月26日14200元網路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