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説剩男剩女 有一種“剩”源於兒時心底創傷

  • 發佈時間:2014-11-11 09:23:43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李蘭陵  責任編輯:張明江

  明天是光棍節,剩男剩女的話題又突現在世人面前。

  為何會“剩”,原因有多種。心理學發現:一個人的婚姻觀,通常在其成長的家庭和童年的經歷中已埋下了種子。也就是説,有一種“剩”,根子其實在父母那裏。

  採訪專家: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博士張純

  找對象看什麼?看其原生家庭是否幸福;如果是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長大,總會帶有心底的創傷,因此,要學會理解和包容,讓其缺失的東西在婚姻裏得到修復,那樣就會幸福!

  始終提不起結婚的興趣

  個案:這位女子雖已28歲了,但小時,媽媽的臉被父親打得腫得老高的樣子,至今仍清晰地出現在她的眼前。在她的印象裏,父母好像天天吵架,媽媽被打後,總會抱著她哭,問:“要是媽媽離婚,你跟爸爸還是跟媽媽?”她聽了很惶恐,好像要被大人拋棄了似的。

  因她是女孩,爸爸很失望,很少抱她。上學後,每每放學,看到同學們歡天喜地地回家,她總有種很不理解的感覺,“回家,就那麼值得高興嗎?”

  她像父親,才貌雙全,上大學時有男同學追求她,工作後有男同事追求她,但都因她的冷淡而卻步。她也知道女大當嫁,但就是提不起交友、結婚的興趣。

  點評:心理動力學説:內心擁有什麼動力,就會有什麼行為。

  人需要安全感、歸屬感,“家”可以滿足人的這樣的心理需求,所以一般人到適婚年齡,都會産生擇偶的行為。

  而她,在兒時,其原生家庭並沒有給她安全感和歸屬感,因此她會缺少擇偶的動力。

  渴望彌補原生家庭的不足

  個案:這位,各方麵條件俱佳,給她介紹了不少,個中不乏像她父親那樣俊朗灑脫的,她去見了,也談了,但總是沒談多久就撤了,淡淡回話説:“沒啥談的,沒共同語言!”

  她為何渴望“共同語言”?

  她的父親軍工畢業,思維睿智深刻;她的母親從小進入文藝團體,文化水準不高,但極美。他為她的美而傾倒,她對他的社會地位而傾心。婚後,他發現他們完全是兩個天地裏的人,但他有修養,儘量忍讓,埋頭做事,甘當老三(老婆老大,女兒老二)。改革開放了,她希望他辭職下海掙大錢,而他喜歡自己的技術工作,她生氣大吵,説是要離婚,他乘勢下坡,乾脆地離了婚。

  這位女孩不希望她的家庭,延續這樣的悲劇,想憑感覺找“談得來”的,但見一兩次面,哪能找到感覺?因此婚事延誤至今。

  點評:心理學意義上的能量守恒,是“缺什麼補什麼”。個案中的女子要找“談得來的”,其實是對原生家庭的“補缺”!

  家庭和諧的基礎是親情,“親密感”是親情的外在表現。唯有心靈的默契,才會透過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表現出親密感來。而該女子的父母是兩個文化背景的人,難有心靈的默契,因此難有親密感,難有家庭溫馨。

  那些看外在條件而結婚的人,請警醒!

  愛上大媽型是在尋求母愛

  個案:這位32歲的男子之所以成為剩男,是他選的結婚對象,他媽媽堅決不同意。

  他,某公司高管,很帥氣的樣子,很多漂亮女孩倒追他,但他卻認為這些小女生太幼稚。誰也沒想到他會對一位喪偶的街邊小店的女店主一見鍾情。此女大他9歲,金魚眼,大扁臉,因抽煙而牙齒黑黃。但他卻非此女不娶,説靠在她的身上,感到有安全感。工作勞累,到她家一坐,吃口她做的熱菜熱飯,特舒服,特放鬆,而和那些小女生在一起,他總覺得有壓力,工作本來就很累了,和小女生約會,讓他累上加累。

  他如此,是因他小時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而他母親忙著找對象,很少關心他。看家中不斷地有叔叔進進出出,他惶惶不安,生怕媽媽再婚,也不要他了。

  點評:這應了心理學“缺什麼補什麼”的規律了,這名男子小時候缺少母愛,他非要娶那大他9歲的女子,是在尋找母愛!

  擇偶的理想形象來自父母

  個案1:這位剩女34歲了,從沒有交過男朋友。父母懷疑她有同性戀的傾向,她説:“我才沒有同性戀呢,只是至今沒有人能入我的眼。其實我並不要什麼大富大貴的,只希望他長相偉岸,有男子氣,聲音有磁性,還要對我特別好!”

  而她父親,正是長相偉岸,聲音有磁性,對她疼愛有加。她的母親在單位是領導,特別忙。而她父親是公務員,上下班準時,很樂意地肩負起了照顧女兒的重任,甚至連女兒的婦女用品都是他給準備的。

  點評:人到適婚年齡,都會在心底構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心理學發現,人們構想的對象的“心底圖式”,女的,2/3來自父系,1/3來自母系;男的,2/3來自母系,1/3來自父系。

  個案中的父親肩負起了父母的雙重職責,以至於女兒的心底圖式,只有父親了。如此條件,哪去找?

  個案2:這位剩女35歲,她的父親抽煙、喝酒,經常打她的母親和她,她從小恨透了父親。現在有人介紹對象,她先問:抽煙喝酒不?有時她覺得這人不錯,但一聽對方時不時也會抽煙喝酒,就立刻回絕了。

  點評:女孩的心底圖式2/3來自父親,是“取之優點,排除缺點”的完美圖式!

  兒時創傷産生了心理困惑

  個案1:這位優秀男士有三任女友讓他刻骨銘心。第一個是個自虐狂,動不動就以自殺相威脅,兩人非常相愛,但非常痛苦地分了手;第二任,一不順心就脾氣暴躁,暴飲暴食,最後也痛苦地分了手;第三任因人生不順而期期艾艾,最後也沒有結果。

  他為什麼總是對淒苦可憐的女人有感覺?原因是,他12歲時,父親有外遇而私奔,拋下他們母子,母親從此變得精神崩潰,鬱鬱寡歡。

  點評:心理規律讓他愛上的女友,均和母親一樣淒苦可憐。

  但淒苦是種不好的心理體驗,且女友角色有別於母親角色,談下去只會兩敗俱傷,所以他會很快抽身而出了。

  個案2:有位優秀的女士,渴望結婚,但連談了好幾個對象,都是沒談多久,人家就不願談了,讓她非常鬱悶。

  原來,她6歲時父母離婚。母親打兩份工,每天回家很晚,她總是一個人呆在屋裏,沒有吃的,老鼠亂竄,她害怕、孤獨,有一種強烈的被拋棄的感覺。

  怕被拋棄的感覺深埋在她的潛意識裏,一旦談上一位男友,她就緊緊地抓住他,不許他和別的女孩來往,即使接別的女孩的來電,她也要生氣半天。

  點評:心理學説,一個小時沒有培養起安全感的人,長大後會到處尋找安全感。在婚姻中,由於沒有安全感,她會拼命地抓住對方,讓對方有窒息的感覺,而想逃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