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每天往返蘇州上海照顧養母 攢千余張火車票

  • 發佈時間:2014-10-31 16:52: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男子每天往返蘇州上海照顧養母攢千余張火車票(圖)

  近3年往返蘇滬之間,周先生積攢了1400多張火車票

男子每天往返蘇滬照顧養母 3年攢1400多張火車票

  養母

男子每天往返蘇滬照顧養母 3年攢1400多張火車票

  那時候,母親還很年輕

  自母親馬麗華近三年前不慎摔跤導致腿部骨折後,蘇州市姑蘇區金閶街道金夏社區三元二村的周先生(應本人要求隱去姓名)為了照顧母親,放著上海的公寓不住,開始每天往返蘇滬之間,風雨無阻。

  周先生每天早晨五點起床幫母親燒好早午飯後,開車去蘇州火車站,乘火車趕往上海上班,下班後又從上海坐火車回蘇州,陪母親吃晚飯。

  街坊鄰居都誇周先生是個大孝子,也羨慕著這位有福氣的“母親”。然而,街坊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大孝子”是49年前被丟棄在觀前街醋坊橋邊的一名病嬰,是馬麗華傾其所有幫其治病,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三年的時間,周先生為了照顧母親,往來蘇滬之間的火車票有1400多張,里程有14萬多公里,可以圍繞地球赤道足足三圈半。

  養母

  為瞞孩子身世,搬了三次家

  不能生育,上天送來兒子

  馬麗華生于1932年,家中世代都是從事房屋建造工程的,家境相當富裕,曾就讀于蘇州慧靈女中。

  馬麗華患有先天性心肌炎。醫生告訴她,這種病是承受不住十月懷胎的過程的,也就是説,病情剝奪了馬麗華做母親的權利。

  “雖然,這是一個缺憾,但我20歲時依舊嫁給了世代書香的周家二少爺,婆婆知書達理,我從未因為不能生育而受到排擠。”馬麗華回憶,結婚多年,生活和睦幸福,夫婦倆對領養的小孩並沒有太多的打算。

  1965年,馬麗華在蘇州自行車廠做會計。6月16日,居住地的戶籍警找到她,説醋坊橋邊公共廁所裏有一個棄嬰,問她想不想領養。

  “可能真的是上天安排的吧,我立馬就跟戶籍警到了派出所,襁褓裏是個男嬰,像只小貓,眼睛半睜半閉。我拿下他脖子裏的圍袋,反面寫著孩子生日:1965年3月14日。”解開襁褓,男嬰的手腳細小的讓她不敢觸碰,3個月的嬰兒只有出生嬰兒那麼大。“肯定是病嬰!我自己都無法解釋,我抱著孩子一念之間決定:抱回家,幫他把病看好。”

  為兒治病,傾其所有

  男嬰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性心臟病,治療了一段時間後,病情稍有好轉,嘴唇、指甲都不再發紫了,呼吸也順暢了很多,但臨出院時醫生還是給了最壞的結果:類風濕性心臟病無法根治,可能要伴隨終身。

  馬麗華淡定地接受了這個診斷結果:“無論好與壞,我都要盡所能把他撫養大。”

  馬麗華聯繫到了當時兒童醫院的著名專家,醫生告知:中醫治療過程漫長,可能需要很多年的堅持,這中間病情還會有反覆,家屬要有思想準備。馬麗華平靜地説了三個字:我會的。

  撫養患病的小孩,要花費很多額外的心思。中藥很苦,小孩不肯吃。馬麗華聽説甘草可以解苦,每次都是跑很多家藥店才買到一點點,然後磨成粉和在中藥裏。這苦中帶著甘草甜的中藥,馬麗華煎了18年。

  孩子經常發病,一發作就高燒不退伴著咳嗽,緊跟著就氣喘,馬麗華也是“久病成醫”。

  孩子14歲那年,盲腸發炎須手術切除,但心臟病卻給手術帶來極大的風險。醫生説:孩子做手術,也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這讓馬麗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懂事的孩子向媽媽提出放棄治療,馬麗華卻決定賭一把:14年都走過來了,這次也會過關的!手術當天,外科、心臟科、呼吸科的醫生都在手術臺邊隨時準備搶救。

  “5個多小時的等待後,我贏了,手術很成功,小孩生命體徵都正常,看著熟睡中孩子的臉,我眼淚笑出來了。”馬麗華回憶。14年來,為治孩子的病,原本富足的馬麗華用光了所有積蓄,為了湊手術費,她還賣掉了一件毛呢大衣。“我記得賣了15元。”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14歲之後,孩子的心臟病發病次數越來越少,到高中後就不再發了,後來還考上了蘇大財經係。

  為瞞孩子身世,搬過三次家

  周先生清楚地記得,家裏有一隻上鎖的小櫥櫃,每次到醫院前,母親都會打開櫥門,裏面有一沓用方手帕包好的10元面值的人民幣。看著厚厚的錢越來越薄,年少的他跟母親説不要再給他治病了,但母親卻撫摸著他的頭笑笑説:“這是大人的事,身體好才是最重要的。”

  30歲前,周先生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讀書時,母親先後搬過三次家,周先生都不曾有過懷疑,他後來才得知,搬家是為了避開“身世”這個讓鄰居關心的問題。

  養子

  “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每一天”

  30歲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30歲時,母親主動説出了周先生的身世,並支援他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幾經週折找到了親生父母,如今保持禮節性的來往。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母親賜予的,至於我是誰生的,已經不重要。”周先生説,如果不是養母把他抱回家,他的生命將終結在廁所邊;如果不是養母的呵護照料,他將和病魔為伴;如果不是養母的培養,他不會從事現在的高薪工作,組建自己的幸福小家庭。

  周先生目前是上海一家外資企業的財務總監,“自從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我愈發覺得母親的愛如山般深沉、如海般寬闊,一生都難報答。”周先生説,“母親今年82歲,她的病體能長壽,也算是奇跡,我認為這一方面是母親萬事平和的心態,另一方面也是老天讓我有孝順的機會。”

  老父親去世後,老母親習慣了一個人住在蘇州,多年來,在上海工作的周先生,每週都要回家兩三趟,陪陪母親。

  母親摔壞腿後,周先生也考慮過把母親接到上海照顧,但老人家年事已高,實在不願意往大城市跑,加上周先生的愛人在蘇州工作,女兒已經在英國留學,周先生索性決定天天往返蘇滬兩地。“現在交通很方便,單程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

  每天往返蘇滬照顧病母

  2012年1月初,馬麗華不慎摔跤腿部骨折後,周先生關了上海的公寓,開始每天往返蘇滬的“旅程”。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金門路馬麗華的家中,記者看到馬老太的氣色非常好,周先生為母親做好的八寶粥,還有兩菜一湯放在飯桌上,讓記者注意到的是,一個保鮮盒裏還放著削好皮的梨、剝好的石榴等水果,“兒子小的時候,我把兒子喜歡吃的東西放在罐子裏,方便他吃。現在他為了方便我,也照樣把吃的放在保鮮盒裏,方便我拿著吃。”馬老太一臉幸福地告訴記者。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周先生在上海黃浦區人民廣場附近上班,每天早上5點起床,幫母親燒好早飯、午飯,把母親換下的衣服洗曬好,叮囑母親按時服藥、注意休息後,再趕往上海上班。下午4點半下班後,坐地鐵趕往上海火車站,乘火車回蘇州,陪母親吃晚飯、散步,看母親入睡後自己再睡,如果有特殊情況,周先生也會給母親打個電話,告訴母親要晚點回來。

  不能讓母親“空巢”

  記者幫著算了一下,在近三年的時間裏,周先生為了照顧母親,來回上海的火車票有1400多張,花費4萬多元,旅程有14萬多公里,這些里程可以圍繞地球赤道三圈半還要多。

  “我不能讓母親成為空巢老人。”雖然為母親請了保姆,但周先生還是要親自為母親洗衣做飯;考慮母親年事已高,又有心臟病,他為母親備全了輪椅、家庭病床、應急鈴、氧氣機等一系列老年用品;每天上班前,如看到母親還在熟睡中,他會留下紙條:電飯煲10點鐘按開,藥要記得吃,微波爐裏有菜、中火轉3分鐘就可食用,昨天不舒服,今天要注意臥床休息……每一個工作日的中午,周先生都會打個電話回家查崗,問問母親有沒有休息。

  周先生還為母親準備了一份特殊的通訊錄,整整一張A4紙上面除了他和家人的電話,還有隔壁鄰居的、社區的、衛生所的、樓下飯店的,甚至還有菜場裏知名點心店的、盒飯店的、小吃店的。

  “母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孝順理所當然,我會好好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每一天。”周先生説,每天陪母親説説話、散散步是最幸福的時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