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日本遊客爆“巴黎綜合徵” 落差太大 情緒崩潰

  • 發佈時間:2014-08-06 07:40:2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熙怡  責任編輯:胡愛善

  巴黎街頭的咖啡館。(資料圖片)

  巴黎街頭的書店。(資料圖片)

  巴黎街頭的樂隊。(資料圖片)

  本報訊 日本人對法國巴黎的熱愛由來已久,在日本人的眼中,巴黎是精緻優雅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在日本遊客中開始出現一種“巴黎綜合徵”——即由於對巴黎的浪漫看法被現實擊破,而出現噁心、失眠、抽搐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等,甚至是有自殺傾向。今年以來,至少4名出現“巴黎綜合徵”的日本遊客被送回國。

  文字:熙怡

  夢想被現實狠狠擊碎

  據英國媒體5日報道,每年,日本有大約100萬人到法國旅遊,在法國的數萬日本僑民也大多生活在巴黎。其中,他們大多對巴黎,包括如《天使愛美麗》電影裏那樣的鵝卵石街道、優雅美麗的法國女人,以及盧浮宮的藝術瑰寶等滿懷浪漫的期待和遐想。

  但是,不少日本遊客在親身抵達巴黎後,卻感受到現實將夢想擊得粉碎。例如一個粗魯的巴黎計程車司機、一個衝著顧客大嚷為什麼不説法語的餐館服務生等,都能令日本遊客備受打擊。

  對於其他同樣來自西方國家的遊客來説,他們可能會對這些現象一笑置之。但是對於一貫崇尚禮貌、秩序和友善,且很少在公眾場合表現憤怒的日本遊客來説,他們就可能受不了了。

  來自青年日本協會的貝爾納·德拉日説:“在日本的商店裏,顧客就是上帝,而到了巴黎,售貨員們卻基本上不把他們放在眼裏。而你在公交車或地鐵裏見到的本地人各個顯得表情嚴峻,同時那些搶包者的存在也會使遊客的負面情緒陡然增加。”該協會是一家專門幫助日本家庭在法國定居的社團組織。

  今年至少4名遊客緊急回國

  有媒體指出,巴黎人對所有不會説法語的人都不夠友好,並不只是針對日本人。問題只在於日本人對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此外,日本到世界各地參觀時大多喜歡“抱團”,很少跟當地人接觸,所以當真正近距離接觸時,文化衝擊在所難免。

  浪漫的巴黎遊從美夢變成噩夢,嚴重的心理落差導致一些日本遊客感受到不適和抑鬱,包括出現噁心、失眠、抽搐、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等,甚至是有自殺傾向。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旅法日本心理學家Hiroaki Ota首先發現“巴黎綜合徵”。

  據報道,單在今年以來,日本駐巴黎大使館就已經協助至少4名出現“巴黎綜合徵”的日本遊客緊急回國。其中有2名女性遊客堅信自己所住的飯店房間已被別人竊聽,而且有人正在密謀對她們加以迫害。

  一位心理專家説:“通常,在出現‘巴黎綜合徵’的病人中,三分之一的人會很快恢復正常心態,另外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出現抑鬱症狀反覆發作的現象,而剩餘的人則有可能出現精神崩潰。”

  司湯達綜合徵

  相傳1817年,法國大作家司湯達來到義大利,在佛羅倫薩終日沉醉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傑作。一天,他到聖十字教堂參觀米開朗基羅、伽利略和馬基雅維利的陵墓,剛走出教堂大門,突然感到頭腦紛亂,心臟劇烈顫動,每走一步都像要摔倒。醫生診斷這是由於頻繁欣賞藝術珍品使心理過於激動所致,這種因強烈的美感而引發的病症從此被稱為“司湯達綜合徵”。

  耶路撒冷綜合徵

  此外,還有發生在宗教聖地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綜合徵”,就是因為遊客終於見到了心目中的“聖城”,過分激動而導致出現各種心理疾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