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地方債管理要落實“疏堵結合”方針

  • 發佈時間:2015-12-23 07:36: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除了對其加強風險控制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快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另外,地方債的發行與存續要建立起詳細的資訊公開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22日聽取了《國務院關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一些地區債務規模較大,個別地區存在發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此外,違規舉債、變相舉債的情況仍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

  繼2011年財政部授權上海、浙江、廣東、深圳4地進行地方債發行試點後,去年通過的新預演算法已賦予地方政府發債的許可權。近年來,地方債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到15.4萬億元,比2013年6月凈增4.5萬億元,增幅超過40%,是當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2倍。

  對於地方債的迅猛增長,近幾年輿論一直在敲警鐘,中央政府也抱有高度警惕,國家審計署每年發佈的審計報告,都涉及地方債發行與管理上暴露的很多問題。去年,國務院還發佈了《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確立了疏堵結合、分清責任、規範管理、防範風險、穩步推進的管理原則。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在今年3月起對規範地方債工作進行的調研中,仍然發現了地方債在規範化管理上存在突出問題,特別是至今未有一個地方或個人因為違規舉債被問責。

  何以至此?這與我國宏觀經濟出現的變化有密切關係。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困難,但是,地方政府仍然肩負著經濟穩增長的使命,其所承擔的地方基本建設、民生保障等任務也日趨加重,使其財政資金不敷使用的困難越來越突出,不得不通過舉債來解決燃眉之急。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通過舉債來解決養老金的支出,就一目了然地揭示了這種矛盾。面對地方政府的這種苦衷,問責板子要打下去,的確有些難。

  地方債在當下的地方社會經濟管理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對其加強風險控制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快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也就是要認真貫徹國務院《意見》中提出的“疏堵結合”的方針。所謂“疏堵結合”,就是既要修明渠,又要堵暗道。按照《意見》的要求,地方政府舉債要以發行地方債券的形式進行,這可以有效地為地方債建立起約束機制,而這正是目前很多地方債未能做到的。地方政府舉債應主要用於公益性事業,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或政府性基金的專項收入償還。對於地方政府與銀行、國企等合作建立專項基金的形式,政府與企業的責任必須明確切割,防止在政企不分的情況下由政府來為企業背起債務包袱。

  另外,地方債的發行與存續要建立起詳細的資訊公開制度,通過社會監督的力量遏制地方政府的舉債衝動,這也可以有效地為政府官員建立起個人行政責任,避免地方債年復一年地拖延下去,而找不到具體的問責對象。

  本報特約評論員周俊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