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中富債違約背後:新舊股東銜接失誤

  • 發佈時間:2015-06-12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飛軍  責任編輯:張明江

  *ST中富陷入困境,與入股公司近8年的國際私募基金CVC有莫大的關係。

  繼*ST雲網、*ST天威公司債券之後,近日*ST中富宣佈債務出現實質性違約,這也成為年內第三隻違約的公司債。作為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在中國主要飲料瓶供應商之一,*ST中富的債務違約引起各方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實地調查,揭開了*ST中富債違約的背後原因。公司長期經營困難,與入股近8年的國際私募基金CVC管理不善也有密切關係。

  憑藉與飲料巨頭的長期合作,珠海中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ST中富;000659,SZ)成為飲料塑膠包裝行業最大的企業之一。然而,就連公司高管也沒有想到,公司債券會成為“年內第三隻違約債券”。

  5月28日,*ST中富披露,2012年公司債券(第一期)本期本金將無法于原定兌付日5月28日按期全額支付,僅能支付利息和35%本金,資金償還缺口3.8億元,債券發生實質違約。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ST中富陷入困境,與入股公司近8年的國際私募基金CVC(以下簡稱CVC)有莫大的關係。

  *ST中富一位內部人士坦言,由於CVC注重投資,實業管理經驗欠缺,在碳酸飲料行業增速放緩之下,精細化管理和穩定管理團隊的缺失,使得公司經營陷入困境,而新任大股東組建的管理層上任兩個月就遭遇債務到期,倉促應對導致出現債務違約等問題。

  違約導火索

  新舊股東未銜接好

  在連續發佈多份債券可能違約公告之後,5月28日,*ST中富正式宣佈債務實質性違約,成為繼*ST雲網、*ST天威公司債券之後年內第三隻違約公司債。

  6月9日,新上任的公司董秘韓惠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債券違約真的是意外,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之前一直在努力籌錢,按照此前籌錢計劃是能夠達到還款要求的,這真是一次黑天鵝事件。”

  2012年5月,珠海中富發行公司債第一期“12中富01”,募資5.9億元,債券存續期三年。前兩年的債券利息都已順利支付,但因珠海中富在2012、2013年連續兩年虧損,債券自2014年6月30日起暫停交易。

  珠海中富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在中國主要的飲料瓶供應商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在外界看來很有實力的企業,卻發生債務違約的事情。

  *ST中富前高管李明(化名)向記者透露,“這批債券是2012年公司替換銀行貸款形成的,即替代以前的債務。之前的債務主要是在各地建設廠房新建生産線形成的。”

  2012年,珠海中富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當年實現營收31.14億元,同比下降13.78%,凈利潤虧損1.81億元。“其實正常情況下,2012年公司還要發行第二期債券以償還第一期債券,但時間沒把握好,公司經營也陷入虧損,導致不符合發行第二期債券的條件。”李明表示。

  實際上,珠海中富從創立以來多次易主,創始人黃樂夫家族在2007年將股份賣給了CVC持股的亞洲瓶業(香港)公司,實際控制人變為持股珠海中富29%的股權私募CVC。今年1月28日,CVC通過亞洲瓶業(香港)公司大幅減持股份,使得劉錦鐘控股的深圳捷安德實業有限公司成為珠海中富第一大股東。這一變更成為*ST中富陷入困境的導火索。

  *ST中富於2012年5月與交通銀行等銀團申請了3年期不超過20億元貸款,以不低於53.5億元的資産提供擔保。根據協議規定,*ST中富應確保CVC資本維持實際控制人地位。但由於今年1月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銀團採取了不新增貸款,不釋放抵押物和限制公司賬面資金使用措施,這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籌資。

  “主要是公司新舊股東沒有銜接好。”韓惠明表示,“如果CVC解決掉債務問題再走,或者早走讓新股東入場,銀行會照常放款,公司在銀團抵押了近60億元資産,有20億元的銀團貸款額度,當時只貸了7億元左右,若銀團放3億元,什麼事情都解決了。”

  韓惠明進一步表示,由於新任大股東進入公司較晚,新董事會在今年3月底才成立,新管理層成立不到兩個月就要應對第一筆債務,留下解決債務的時間太倉促了。

  經營困難探因

  CVC被指管理不善

  上述*ST中富內部人士透露,近年公司經營陷入困境,與CVC的水土不服、管理層經驗欠缺有關。

  李明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當年公司創始股東黃樂夫有2007年這次轉讓,就註定了後面的又一次轉讓。CVC是一個PE,不是産業投資者,它遲早要走。CVC的進入主要是為了賺錢。”

  據悉,CVC資本于2007年10月成為珠海中富實際掌舵人之後,珠海中富經營業績始終處於低迷狀態。“CVC是PE基金公司,儘管管理著亞洲這邊幾十億美元的資産,但整個辦公室就十來人,他們主要做投資,不會派人到企業管理實業。公司管理層全部是外聘的,這些外聘高管不會那麼負責。”珠海中富一位要求匿名的管理層人士表示。

  該管理層人士還表示,“這些管理層當時來公司都是拿著國外的護照和學歷作為衡量其薪水含金量的標準,然而在實際管理中卻出現水土不服,華而不實,有些高管連中文都説不好,可能懂技術和設備,卻不懂市場。”

  資料顯示,在CVC入主珠海中富8年中,至少更換了4任董事長,包括管文浩、陳斌、Gary John Guernier 和陳志俊。

  由於公司股東的兩次大變動和管理層的頻繁更換,在碳酸飲料行業增速放緩之下,這給珠海中富的經營帶來了一定影響。“競爭對手紫江企業的股東和管理層團隊相對穩定,家族民營企業機制比較靈活,對市場反應速度較快,上面一拍板,下面就做了。”李明表示。

  上述珠海中富匿名的管理層人士表示,“在行業不景氣之下,市場就那麼大,中富原來管理層不上心,別人就把單子搶走了。”

  中債資信在研報中也指出,飲料包裝行業的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相對不高,精細化管理和穩定的管理團隊是企業能夠穩定持續經營的核心競爭力。近年,珠海中富管理層變動頻繁,管理持續性較差,在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經營狀況持續弱化。

[page title= subtitle=]

  *ST中富債違約大事記

  ◎2012年5月28日

  發行3年期公司債“12中富01”,募資5.9億元

  ◎2014年6月30日

  公司連續2年虧損,債券暫停交易

  ◎2015年4月30日

  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報告,銀行限貸

  ◎5月12日

  公司首次發佈債券風險提示

  ◎5月16~21日

  公司連續發佈債券償付風險提示

  ◎5月22日

  公司發佈債券無法足額償付風險提示

  ◎5月28日

  公司宣佈“12中富01”債務違約

  ◎5月30日

  董事會決議擬以持有的33萬平方米土地和10.2萬平方米地上建築物為償債作擔保

  ◎6月12日

  公司將召開“12中富01”2015年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議

[page title= subtitle=]

  董秘專訪

  *ST中富董秘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公司只需幾億就可挺過去

  *ST中富債務違約引發市場關注,新任董秘韓惠明遭遇上任以來的一次嚴峻考驗。

  6月9日下午3時,股市休市後,原本與《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約好接受採訪的韓惠明,交流了十分鐘左右就被董事會叫去開會,開會期間又被交易所的電話打斷,要求他對當天股價異常交易作出説明。隨後,他和同事起草公告,每隔5~10分鐘電話就會響一次。直到晚上7點左右,辦公室其他員工都下班了,他才和證券部同事最後關燈離開。

  股東變動沒有過渡好

  NBD:從公司債務違約前到現在,你是如何度過的?

  韓惠明:這是我職業生涯以來最忙的一段時間,忙著與債權人、銀團、交易所和投資者溝通,一天要接50個電話,嗓子都啞了。新的董事會在3月底才成立,各種事情應接不暇,又趕上債務違約這種黑天鵝事情。

  NBD:公司債務出現違約,主要是什麼原因?

  韓惠明:主要是公司股東變動沒有過渡好,新舊股東之間沒有銜接好。如果CVC解決掉債務問題再走,或者早些走讓新股東入場,銀行照常放款,就不會有事。我們抵押了近60億元資産,貸款額度有20億元,但只貸了7億元左右,銀行貸款限制性條款正是實際控制人變更觸發的,造成流動性資金出現問題。公司管理層才成立兩個月,就要應對罕見的債務違約問題,時間太倉促了。

  NBD:從5月中旬到5月28日,公司在短短十幾天緊急籌集了5850萬元資金,是如何籌集到的?

  韓惠明:當時籌集5850萬元資金壓力很大,公司各部門都在努力,跟供應商和客戶談判,此前和大客戶的賬期都要3個月,這次很多大客戶提前支付貨款,因為都是合作很多年的,基本沒有壞賬,信任關係良好。另外,從幾十家子公司裏面擠出了一部分資金。儘管很努力,但最後還是違約了,這也是我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只需幾億元就可盤活

  NBD:對於債券償付有何計劃安排?

  韓惠明:最新公告擬以自身持有的合計約33萬平方米的土地,和合計約10.2萬平方米的地上建築物作為償債擔保,將通過資産抵押融資或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優先用於償付“12中富01”公司債。公司每年凈現金流都有5億元,本身質地不錯,資産雄厚,跟其他債務違約的公司有本質區別,只要從外面引進幾億元就可盤活。

  NBD:換了主要股東和管理層後,公司有什麼變化?

  韓惠明:現在的管理層比CVC時期更加務實,新董事長宋建明曾是製造企業洛陽玻璃董事長,對製造業成本管理和市場開拓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此前我們只接大客戶的單,現在中小客戶1000萬左右的單也接。

  NBD:目前公司經營狀況如何?如何應對碳酸飲料行業增速放緩?

  韓惠明:面對碳酸飲料行業增速放緩,公司在進行多元化開拓市場,除了穩住碳酸飲料的市場份額外,還與功能型飲料、飲用水合作,並介入化粧品、啤酒行業的包裝生産,未來不排除自推飲料品牌的可能。

[page title= subtitle=]

  行業分析

  碳酸飲料增速放緩*ST中富面臨轉型

  此前憑藉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長期合作,*ST中富大幅擴張産能。然而近年來,消費理念發生變化,碳酸飲料增速放緩,碳酸飲料企業也謀劃自建飲料瓶生産線,使*ST中富(000659,SZ)面臨新的煩惱。

  *ST中富透露,公司開始逐步拓展飲料之外的其他行業,如化粧品、啤酒行業等,並放下“身段”,接中小企業訂單,以盤活現金流和做大經營規模,來應對困境。

  可口可樂中國區新聞發言人趙彥紅對記者表示,飲料瓶供應商珠海中富債務違約對公司幾乎沒有影響,供應商還在正常生産,公司自身也建設了部分生産線。

  曾借“兩樂”不斷擴張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在中國多年的跑馬圈地,有效地帶動了配套的飲料包裝産品快速增長。“我們在這邊待了20多年,盈利最好是2000年左右,但毛利率最高的還是1993年左右,當時飲料包裝行業競爭也不激烈,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急著擴張,老闆黃樂夫當時説,機器開了就跟印鈔機一樣。”在珠海中富工作了20多年的前高管李明(化名)表示。

  直到2010年,珠海中富還在進行産能擴張。其2010年報顯示,公司募集了4.68億元,用於瓶胚線擴建和吹瓶線擴建項目,以完善産能佈局,滿足客戶未來需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不斷加大在國內的投資,這也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擴張機會。”

  2012年,珠海中富在其債券募集説明書中披露,公司完成了全國業務的佈局,深入全國29個省份、38個城市,設立了70余家子公司,生産基地覆蓋全國主要中心城市。公司也是國內PET瓶雙寡頭壟斷生産企業之一,是可口可樂第一大供應商,是百事可樂和統一企業的第二大供應商。

  珠海中富還擁有從原材料研發生産、瓶胚生産、吹瓶至灌裝的完整産業鏈,公司還生産標簽、薄膜等産品,一體化程度較高。

  行業受困 謀求轉型

  “碳酸飲料目前在走下坡路,儘管仍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傳統碳酸飲料銷售下滑趨勢已不可逆轉。”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自2012年至今,碳酸飲料行業增速逐步放緩,這也成為珠海中富2013年巨虧11億元的重要因素。

  珠海中富在2013年報中表示,碳酸飲料瓶的主要客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由於受到行業增速影響,以及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和提供自我配套供應比重增加等原因,公司飲料包裝製品業務單元銷售額比2012年下降了13%。

  6月2日中午,記者來到位於廣州經濟開發區的珠海中富下屬公司——廣州富粵容器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靠租賃百事可樂公司廠房做吹瓶生産。

  “我們主要給百事可樂做配套生産,前幾年康師傅收購了百事可樂在中國的飲料業務,因為它本身是做飲料的,有自己的吹瓶生産線,用我們的就比以前少了。”來自河南洛陽的一位老員工老周感慨説。

  珠海中富的競爭對手紫江企業(600210,SH)的業績也出現了下滑: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同比下降1.45%;凈利潤1.62億元,同比下降28.96%。

  紫江企業解釋,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增長乏力、飲料行業增速下降、食品安全問題和公司主要目標客戶飲料銷售未達預期的不利影響。

  “碳酸飲料發展遭遇困境,一方面是由於消費者消費理念改變,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多樣化,新興的飲料産品擠佔了部分碳酸飲料市場。”向健軍表示。另外,碳酸飲料企業自建配套生産線,也擠佔了上游供應商的生存空間。

  “碳酸飲料行業增速放緩,現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而我們一半以上産品對接碳酸飲料,因此確實受到部分影響。”*ST中富董秘韓惠明對記者表示,我們已經開始轉型,逐漸拓展到了如功能型飲料行業的脈動、日化行業的寶潔,以及瓶酒行業的百威,現在已經開始供貨,毛利率相對更高,也開始接中小企業訂單。

  “雖然碳酸飲料的增速在放緩,但市場容量還在,關鍵在於市場開拓。”李明表示,只要管理層努力轉型開拓,市場機會仍然能把握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