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內信貸高增速將遭遇踩剎車 貨幣政策料按兵不動

  • 發佈時間:2016-05-10 07:14:21  來源:東方網  作者:孫璐璐  責任編輯:張明江

  貨幣政策料進入按兵不動觀察期

  國內信貸高增速將遭遇“踩剎車”

  細讀人民日報5月9日發表的《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就會發現供給側改革、防範經濟風險是高頻詞語,這也體現了高層對兩方面問題的關注,上述兩大方面落腳到貨幣政策上,實則透露著未來貨幣政策取向的基調。

  不少受訪人士認為,從權威人士的訪談內容看,其對貨幣政策的態度與當前的執行情況一脈相承,未來貨幣政策仍以穩健中性為主,央行會持續被動補充流動性而非“放水”;但考慮到權威人士多次強調防範風險、降杠桿,預計信貸高速增長的態勢將遭遇“踩剎車”。

  貨幣政策或按兵不動

  雖然今年1月人民日報同樣發表過權威人士訪談,重點討論供給側改革,但在後來一季度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這也給外界在認識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擾亂,不少人認為經濟政策重回刺激穩增長,後續還會有更多的刺激政策出現。文章堅定地反駁了這種認識,明確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決不可越俎代庖”。

  有分析人士稱,為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應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就要真正穩健”。過去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常説“疏通傳導渠道”、“支援實體經濟”等各種要求,但現在其他要求提得少了,反而重新強調“穩健”,預計貨幣政策取向將繼續以觀望為主。

  招商銀行資産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權威人士特別提到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強刺激,並要拋棄寬鬆貨幣拉動增長的幻想,這與近期央行貨幣政策的持穩態度基本保持一致。如果權威人士能夠影響到央行決策層級,可以認為今後貨幣政策將更趨穩健,即經濟只要不再次出現超預期惡化,貨幣政策更有可能在目前基礎上進行微調,而非大規模寬鬆,未來降準次數進一步減少,更多是為了對衝基礎貨幣投放缺口,降息空間也愈發收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權威人士也對通脹形勢保持關注,其看法與上週末央行發佈的《2016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看法一致,即目前尚難定論通脹會繼續抬頭,但也必須密切觀察通脹的走勢。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考慮到潛在的通脹壓力,也會限制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鬆。

  信貸增速將放緩

  供給側改革需要穩健的貨幣政策環境作支撐,而經濟風險的防範就不允許高杠桿勢頭的持續蔓延,信貸高增速帶來的風險就是不得不防範的一點。

  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貸的天量增長不斷刺激著市場的神經。1月新增信貸2.51萬億元,創歷史單月最高增量;2月,經央行窗口指導後,當月新增信貸驟減至7266億元;3月又反彈到1.37萬億元。一季度的信貸天量增長也直接帶動社會融資大增,房地産和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回暖跡象明顯。

  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這種依靠信貸刺激帶動的經濟回暖趨勢是不可持續的。權威人士也表示,經濟“開門紅”、“小陽春”的説法是不準確的,並強烈反對通過加杠桿硬推經濟,“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

  不少受訪分析人士説,與前兩次權威人士訪談不同,本次多次強調高杠桿風險,並且單設一部分專門談及經濟風險的防範,這説明高層對風險的敏感和重視,一季度明顯的信貸天量增長有望“踩剎車”。

  事實上,4月份以來,央行已經在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間接調控信貸增速。方正中期期貨利率匯率研究員季天鶴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4月央行通過穩定短期逆回購利率、被動對衝流動性缺口等方式,將流動性維持在緊平衡的狀態下,銀行間利率高於此前水準並維持震蕩。不少企業取消債券發行,本身也意味著廣義信貸的回調。

  “央行已經通過‘放任’短期資金市場波動來影響信貸增速,5月貨幣政策有望進入觀察期,資金面還會維持緊平衡狀態,資金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不大,信貸和融資利率水準維持在比一季度更高的位置運作,但走高幅度也不會太大。”季天鶴説。

  劉東亮也表示,中國經濟杠桿率的迅速上升有目共睹,經濟增長對信貸的過度依賴,已帶來債務問題不斷惡化。權威人士反對加杠桿硬推經濟,意味著一季度信貸狂奔的局面已經引起高層警惕,可能很快會出現對信貸投放“踩剎車”的動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