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期為何頻繁使用中期借貸便利
- 發佈時間:2016-05-03 07:51:11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4月份,央行頻繁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先後3次共釋放流動性7150億。加上今年一季度已操作的5次,釋放市場流動性逾萬億元。
中期借貸便利,是央行採取抵押方式,通過商業銀行向市場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MLF可以提供市場流動性,補充市場流動性不足;同時也可以穩定中期利率政策,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頻繁使用中期借貸便利,目的依然相當明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為商業銀行提供一個相對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以配合今年中央政府確定的穩健略顯寬鬆政策順利實施。
或許有人會問,在現有商業銀行存款準備率依然較高的情況下,央行完全可通過降準來釋放流動性,可為何不用、卻反而不厭其煩地使用中期借貸便利來影響市場流動性?仔細分析,央行深有苦衷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直接原因看:一方面,由於人民幣匯率下降引發人民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及外匯佔款持續減少,從而流動性供給總體收緊,二季度是商業銀行貸款旺季,如果不適度補充流動性,會影響到商業銀行貸款發放。尤其,面對4月份企業繳稅與MLF大量到期可能造成的流動性缺口,此時央行通過MLF操作提供中期流動性供給就顯得更加及時,並持續給予金融體系流動性支援亦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4月份以來,市場對央行增加流動性供給一直存有期待,其中續做MLF的預期最濃。4月是季度首月,因上季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收,當月財政存款凈增量往往較高,將形成流動性回籠;更關鍵的是,4月中旬有5510億元MLF到期,在外匯佔款增量不濟的情況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流動性缺口,只能寄望央行通過開展貨幣政策操作予以彌補,續做MLF不僅直截了當,所投放資金在時效上也更為匹配,自然成為操作首選。
從貨幣操作工具利弊看,中期便利借貸比降準更具靈活性、可操作性,央行能做到隨時收放自如:
首先,降準與中短期貨幣操作工具,雖都是數量化貨幣政策工具,但降準是比較長期的貨幣政策工具,而無論MLF中期借款便利、還是SLF短期借款便利,都屬中短期流動性安排。因此央行使用短期貨幣流動性安排工具,體現了央行貨幣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次,今年已進行了一次降準,如果再次降準,短期內不會把釋放的流動性收回去,加上目前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會使得整個市場流動性非常寬鬆,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世界各國對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令人民幣繼續承壓,這不得不令央行更加謹慎地實施降準貨幣政策。此外,降準釋放充裕流動性,雖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和利率,但如果過度採用降準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下行壓力,也對穩定資本流動和匯率穩定産生不利影響。
短期貨幣工具即便有助兩個目標實現,但仍具有較大局限性,終歸只是權宜之計;估計央行二季度下調1次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