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文企無形資産評估難 銀行探路“投行化”融資模式

  • 發佈時間:2016-04-21 07:29: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萬敏  責任編輯:劉波

  文化産業的前景有目共睹,但對於想要介入産業發展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説,由於存在行業壁壘,如何對無形資産估值一直是難點,如今,相關機構終於盼來了好消息。

  日前,中國資産評估協會發佈《文化企業無形資産評估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文化企業無形資産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規範,並明確了評估師承接文化企業無形資産評估的要求,為明晰文化企業無形資産評估當事各方的責任和義務提供了參考。

  實際上,商業銀行近年來對影視項目的融資方式也在不斷創新,正在從傳統的抵押信貸向投行化、股權化融資的方向發展。

  指導意見提升評估客觀性

  促進金融行業支援文化創意産業一直是政策鼓勵的方向。

  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增加適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融資品種,拓展貸款抵(質)押物的範圍,完善無形資産和收益權抵(質)押權登記公示制度,探索開展無形資産質押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等業務。建立社會資本投資的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各類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服務。

  自2006年華誼兄弟的《集結號》以電影版權質押方式獲得銀行貸款以來,著作權質押貸款已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廣。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相關統計,2014年,我國文化産業貸款共計5328億元,較年初增長12.3%。

  不過,文化産品及服務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而我國缺少文化産品或服務的評估標準及價值評估機構,商業銀行難以確定其無形資産的價值。

  一位文化傳媒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文化産業無形資産的估值主觀意味較濃,缺乏統一的標準。以影視行業為例,版權質押的標準也很不統一,即使是對行業非常了解的人來做評估,側重點也會不一樣,造成估值的主觀化。

  此外,對商業銀行來説,也存在不少難點。

  “整體而言,文化企業多數規模較小,實力不是很強,還沒有形成強大的産業競爭力,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援;文化企業的融資資訊與金融服務之間難以實現快速對接。”中國郵儲銀行副行長張學文曾公開表示。

  銀行試水“投行化”融資模式

  隨著無形資産評估的完善,文化與金融合作將進入新階段。上述分析師表示,《意見》有助於企業質押標的的範圍擴大,也將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理順版權評估標準之後,開發出更多相關的創新産品。

  事實上,此前已有商業銀行利用多種金融創新産品為影視文化企業融資。

  2010年,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推出的“影視通寶”,開啟了商業銀行與文化産業的合作之路。此後,國開行推出了智慧財産權抵押融資。此外,銀行近年的創新做法還包括北京銀行的“創意貸”和華夏銀行的以軟體著作權為質押擔保的創新融資方式貸款等。

  近年來,商業銀行對影視項目的融資方式正在從傳統的抵押信貸向投行化、股權化融資的方向發展。

  以民生銀行為例,該行文化産業金融事業部通過與太合傳媒集團全面合作,發行了“太合電影投資基金”。民生銀行根據用款項目在國內和國外的區別,設置了兩種基金投資方式:境外合拍電影投資和優秀國産電影投資,並設計了“影視基金+內保外貸+貿易融資”個性化金融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投資了《奧林匹斯的陷落》等7部影視劇作品。

  工商銀行通過將多部電影打包、集合放款、版權質押+實際控制人保證等方式,支援了《唐山大地震》等20多部影片拍攝。其創新推出的“影視通”産品,圍繞電視劇製作方對電視臺的應收賬款開展供應鏈融資,為《借槍》、《木府風雲》等40余部電視劇的拍攝提供了貸款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