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係電商的“鏖戰” 盯上跨境“肥肉”

  • 發佈時間:2016-03-07 08:27: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吳婧  責任編輯:劉波

  雖然時下銀行網路商城幾乎成為了各大銀行的標配,但並非所有銀行電商都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在一些銀行電商平臺上,許多商品無人問津,成交量為零。另一個較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目前銀行均採用第三方入駐的形式進行商品售賣,也就是説,銀行只能保證經銷商的合規,卻並不直接對商品品質負責。

  3月1日,“電商大佬”京東集團發佈了2015年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全年交易總額達到4627億元,同比增長78%。然而,根據工商銀行融e購發佈的數據,“融e購”2015年交易額超過了8700億元,幾乎是京東的2倍。

  不可否認,銀行係電商的“戰鬥力”不可小覷。2012年6月,建行“善融商務”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首個銀行係電商。緊隨其後,交行“交博匯”、農行“e商管家”、中行“中銀易商”、工行“融e購”快馬加鞭,陸續上線,一時間銀行係電商跑馬圈地。

  然而,三年多時間過去了,這些電商中,有的已經銷聲匿跡,有的卻在與傳統電商一較高下。

  銀行跨界第二步

  在大資管、投貸聯動等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業務實現第一步跨界之後,銀行開始進入實體經濟、與非金融業務結合,加速第二步跨界。

  “通常情況下,廣告費、會員費、增值服務等收費項目是不少電商開放平臺主要的盈利模式,業界大部分主流電商仍向商戶收取年費及佔成交額5%至10%不等的佣金,行銷服務費用是大頭,這些費用給我們帶來不小的成本壓力。”一位在“融e購”開店的家紡類企業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融e購”一直對入駐商戶免費,“我們不僅能在‘融e購’上進行商品銷售,最重要的是我們因此將可能獲得貸款優先權,以我們每個月的流水記錄作為憑證,獲取銀行的無擔保貸款,隨貸隨用,非常方便。”

  事實上,隨著電子商務的火爆,除了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電商平臺已經全部上線之外,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相繼推出電商戰略平臺,而中信銀行則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謀劃跨境電商領域;城商行方面,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大連銀行、鄭州銀行、蘭州銀行等也都在電商領域有所佈局。

  大部分銀行做電商的價值在於通過電商平臺把商戶、客戶兩端的資金流、物流、資訊流整合,並提供支付、融資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然而,一位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銀行係電商在物流、資訊流方面依然存在“短板”。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也認為,“三流”如何打通一直是個難點。

  普華永道業務總監秦政持相似觀點,“如果銀行在資訊流和物流上面沒有明確的業務模式和相應的投入,勢必會影響銀行開展電商業務的當初期望。”

  對於銀行係電商的前景,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坦言,“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破題,今後一個時期,商業銀行將繼續借助‘網際網路+金融’,從體制機制、經營管理、平臺合作、O2O模式以及利用網際網路拓展國際市場等方面創新路徑、模式和體制機制,促進相互間的深度融合,將網際網路金融打造成為經營轉型和業務發展的新引擎,推動網際網路金融向多元化、特色化、普惠化的方向發展。”

  也非輕鬆之舉

  據記者了解,銀行涉足電商領域主要有B2C和B2B+B2C兩種模式。B2C模式的服務對象主要針對個人消費者,這類銀行係電商平台中,數位産品、傢具電器、食品飲料、奢侈品等産品一應俱全;B2B+B2C的模式,以建設銀行“善融商務”為代表,經審核通過的企業供應商在平臺上進行商品發佈、線上交易、供應鏈融資等,而採購商也可在平臺上進行批量採購,發佈求購資訊以及申請融資貸款。

  在銀行係電商中,“融e購”和“善融商務”業績較為突出。以産品供應端作為參考指標,目前融e購和善融商務的的産品類型包括食品、電器、個護、男裝、藝術禮品、黃金等,産品種類非常齊全。

  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消費者對商品品質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名商、名品、名店”為主打特色的“融e購”2015年交易額超過8700億元,註冊用戶超過3000萬人。

  線下網點是銀行係電商發展的落地根基,也是其有別於其他純線上網際網路企業的最大優勢。龐大的網點數量以及海量的資訊數據一直被認為是工行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重要優勢,這也被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視為“內在優勢和軟實力,能帶給客戶有工行特色的體驗”。

  當然,隨著電商市場的高速發展,大浪淘沙,銀行係電商陣營也在發生著變化。早在2013年興業銀行就關閉了其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同年年底,民生電商董事長尹龍宣佈閃辭。

  除此之外,曾剛認為城商行等中小銀行不一定要自建電商平臺,可以嘗試與網際網路合作,以此方式來打通渠道,增加客戶的黏性。

  事實確實如此。廣東南海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認為,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搭建B2C電商平臺投入巨大,管理複雜,但限于自身個人客戶存量沒有全國性銀行眾多等原因,往往銷售額並不理想,盈利前景不明朗。中小銀行可以考慮在B2B的實物商城有一定基礎時,基於社區銀行定位,發展社區020生活商城模式,將線上線下結合在一起。

  普華永道中國區金融業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張立鈞也認為,銀行選擇垂直行業或細分市場的模式發展電商可能更有優勢。

  當然,無論是哪種模式,最終銀行做電商要帶動的是其金融滲透效應。銀行係電商平臺的産品在一定程度上有銀行信用做背書,並且銀行在支付環節能更為便捷地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附加的金融服務。商家和消費者使用銀行的金融服務越頻繁,銀行係電商競爭優勢就會越凸顯。

  盯上跨境“肥肉”

  當前,隨著海淘風靡,跨境電商業務規模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平臺陣營中也出現了銀行係電商的身影。面對藍海,有能力者都取一瓢飲。

  從2015年開始,工行“融e購”上線了多家跨境館,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多家跨境館上線,覆蓋國家包括加拿大、法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澳大利亞等。

  “銀行係電商進軍跨境商貿領域的意圖逐漸清晰。”前述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由於平臺上的海外商戶來自銀行境外機構客戶,該平臺成為境外分行拓展業務、增強客戶黏性的抓手;另一方面,銀行也可借此平臺吸引更多的國內消費者,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商業銀行的大數據徵信來源。

  支付,是整個跨境電商産業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對於深諳此道的銀行來説,這塊新業務自然不會錯過。

  “基於不同的服務對象,金融機構參與跨境電商主要包括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與電商平臺直接合作、銀行自營電商三種。”前述電子銀行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與電商平臺直接合作的業務量不多,銀行在自營電商領域做過一些嘗試,但收效並不理想,與其直接在電商領域競爭,不如回歸銀行的優勢為電商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來説,在跨境支付、結算等方面能提供的服務與銀行基本等同。“但銀行在跨境結算渠道的優勢較為明顯,我們與銀行之間是競合的關係。”

  不過,浦發銀行貿易與現金管理部總經理楊斌認為,相比大多數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更能夠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融資需求。如果通過銀企直連對接,可以直接為平臺上的商戶配套供應鏈上下游融資。跨境電商在採購中與生産製造型企業差別顯著,跨境電商是純貿易型的,相應的融資需求特點是短期和快速。

  目前在整個跨境貿易中,B2C還比較低,只有佔比不到10%的比例。但隨著“天貓國際”、“全球購”等電商的推出,中國的海淘市場前景仍非常可觀。相信伴隨著電商業務的發展,也將衍生出更多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網際網路時代銀行要如何破局?姜建清認為,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應具有突出的信用特徵。其次,銀行應依託在大數據挖掘上具有的優勢和潛力,運用商品流、資金流、資訊流“三流合一”打造經營新模式,使改善服務和風險管理有無限可能。第三,銀行要利用遍佈境內境外、聯通線上線下的網路佈局新優勢,為客戶帶來現代化金融服務的新體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