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重塑新動力 共築繁榮夢——寫在亞投行開業之際

  • 發佈時間:2016-01-16 07:14: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重塑新動力 共築繁榮夢——寫在亞投行開業之際

  新華社記者韓潔 郝亞琳 侯麗軍 于佳欣

  歷經27個月、800多天的緊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一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已整裝待發。來自57個成員國的代表即將在北京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新思維——中國智慧增益世界,打開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動力之門

  2013年10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時提出:“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援。”

  這是亞投行這一重大構想首次出現在世人眼中。

  放眼當下的時代背景,與其説亞投行是橫空出世,不如説是水到渠成。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猶存,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震蕩,曾經被視為全球增長引擎的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全球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順應時代潮流,亞投行的設立是中國立足自身發展經驗的普惠之舉,將成為中國智慧對全球發展事業的又一貢獻。

  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基礎設施投資是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過去30多年,中國得到了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和周邊很多國家的支援,今天,中國將為世界做更多貢獻。

  薄弱的基礎設施,一直是阻礙亞洲經濟騰飛的掣肘。據測算,到2020年,亞洲發展中國家每年平均需要的基礎設施投資約7300億美元,但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該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200億美元。亞投行旨在動員更多政府和社會資本,支援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這是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共謀發展的多贏之舉。

  作為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是國際發展領域的新成員、新夥伴,它的出現不是顛覆,而是補充增強了全球多邊開發性金融的整體力量,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復蘇。

  對亞洲眾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加入亞投行意味著更多的話語權,經濟獲得更多輸血;對西方大國而言,亞投行將擴大他們對投資品的需求,為疲弱的經濟注入動力。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提出倡議一年後,2014年10月24日,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在京簽署,習近平用這樣簡潔有力的話闡明瞭倡建亞投行背後的哲學。

  新平臺——57國共襄盛舉,中國理念在共商共建共用中贏得世界共識

  2015年12月25日,一則消息出現在中國財政部官網,宣告亞投行正式誕生。英國《每日電訊報》發文稱,亞投行是中國外交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從戰略擘畫到結出碩果,27個月、800多天,亞投行成立速度之快,參與範圍之廣,令世界驚嘆——

  2013年10月提出倡議,一年後域內21國簽籌建備忘錄,發出共同成立亞投行的“亞洲聲音”;

  2015年3月12日起,七國集團中的英、德、法、意四國先後提出加入亞投行,隨後申請名單上出現南韓、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巴西、埃及、芬蘭、俄羅斯……截至4月15日,意向創始成員國總數達到57個。

  2015年6月29日,《亞投行協定》正式簽署,半年後協定生效,亞投行宣告成立……

  亞投行能在短時間內高品質完成所有籌建工作,能吸納“意料之外”的重量級“朋友圈”,根本原因在於抓住了順時應勢的“利益”紐帶,最大程度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75%的股份由亞洲區域內國家持有,這充分反映了亞投行在發展中國家的廣泛代表性,因此亞投行能獲得域內廣泛支援。”中國財政部亞太中心副主任周強武説。

  “在亞投行初創階段加入,為英國與亞洲的共同投資、增長創造了最佳機會。”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道出了西方大國爭相加入亞投行的心聲。

  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讓亞投行2015年“火遍”全球。眾人拾柴,則讓這把火燒得更旺。

  亞投行的籌建過程,是中國理念不斷贏得世界共識的過程。

  向域內外國家敞開大門,凡事與各國民主協商……亞投行啟動籌建以來,中方秉承“開放、包容”原則,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理念,先後舉行五次多邊磋商會議和八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共識在廣泛磋商中不斷擴大。

  G20財長會、博鰲、亞行年會……作為中方牽頭亞投行籌建的主管部長,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各個國際場合推動籌建工作,他所主持召開的特別財長會貫穿了亞投行籌建的各個關鍵節點。

  昆明、孟買、阿拉木圖……財政部主管副部長史耀斌先後主持八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協調各方立場,推動達成共識,保證亞投行按既定時間完成籌建、順利開業。

  亞投行的籌建過程,是展現中國大國風範、不斷贏得國際信任的過程。

  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提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投行。要注意按國際慣例辦事,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

  不以老大自居,與各國坦誠溝通;廣招國際專業人才,行事透著“國際范”……正如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所説,中方公開透明、包容和民主協商的作風,贏得世界越來越多信任的目光。

  新機制——提升制度性話語權,亞投行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今天,新興經濟體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卻難以擁有與自身規模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迫在眉睫,卻進展緩慢。

  2015年10月12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弘揚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

  同月,“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的表述出現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彰顯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的決心。

  亞投行的成立,搭建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新平臺。

  “成立亞投行,意味著中國從過去被動參與國際治理體系,轉為主動建設者和引領者,是中國提升制度性話語權的體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説。

  亞投行的成立,將發揮“鯰魚效應”,倒逼國際治理體系加速改革。

  改革現有全球治理體系是大勢所趨。倡建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出資設立絲路基金……一系列“中國方案”彰顯中國的大國擔當。

  對改革抱有期待的,不單是希望提升話語權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英國等歐洲國家亦希望借助中國力量,塑造國際金融新秩序。

  “亞投行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大進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評價説。

  事實上,2015年末,全球經濟治理正在發生一些歷史性變化:人民幣“入籃”、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獲批、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員……

  “隨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也願意為國際發展事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將繼續支援現有多邊開發銀行,也希望通過倡議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動現有機構更好適應國際經濟格局演變和成員國需求。”《亞投行協定》簽署當天,習近平鄭重做出中國的承諾。

  新征程——面向未來,眾人划槳船揚帆,乘風破浪正遠航

  釣魚臺國賓館,兼具古典與現代建築特色的芳華苑內,一切已準備就緒。16日,57國代表的見證下,亞投行將在這裡宣告正式啟航。

  新征程上,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將推動亞投行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儘管曾被別有用心的西方政客誣指為“中國門羅主義”和“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亞投行卻用承諾和行動駁斥了這一言論:中國不刻意追求一股獨大,將繼續敞開大門納新,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發展。

  新征程上,亞投行身貼“精幹、廉潔和綠色”的標簽,將以更高標準推進管理和運營。

  學習、借鑒、遵守國際規則固然重要,然而不合時宜之處也要與時俱進,破立結合。

  全球採購、全球招聘、創新遴選管理層原則……亞投行的建章立制處處體現著創新。

  不設常駐執董會、員工不捧“鐵飯碗”、對腐敗零容忍……亞投行正用實際行動表明:這個年輕的新機構將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更快成長並走向成熟。

  新征程上,亞投行將與現有國際多邊開發機構更好合作,在聯合融資、知識共用、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更多造福世界人民。

  “中國願同各成員國一道,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成專業、高效、廉潔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共同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繁榮做出貢獻。”習近平的講話描繪出全球共築繁榮夢的美好藍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