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行政限制銀行理財收益不可取 理財産品遭窗口指導

  • 發佈時間:2016-01-13 08:39: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孟凡霞 岳品瑜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銀行理財産品正遭遇“資産荒”難題,這一現象也引發了監管層的關注。昨日有消息稱,銀監會和中債登窗口指導商業銀行下調理財産品收益,以控規模防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昨日向銀監會以及多家商業銀行求證,其中銀監會表示不予置評,多家商業銀行表示並未收到關於下調理財産品收益的文件。不過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觀點稱,“只是例行講話,也不是硬性的窗口指導”。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新增理財資金8.5萬億元人民幣。據普益財富數據統計,2015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突破20萬億元,繼續保持25%以上的增速。自2014年11月央行開啟降息通道以來,市場利率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中,而利率走低的大環境下,銀行可投資的優質資産變少,資産收益和負債成本之間的利差已經趨窄,銀行在理財業務的規模和成本之間的平衡難度較大。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15年資産配置荒侵襲各大理財領域,銀行理財也不例外。市場利率不斷下降,股市跌宕起伏,未來優質的高收益標的將越來越稀缺。

  然而,在“資産荒”的背景下,為了完成考核,保住客戶,銀行並不十分願意直接降低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

  “銀行不會一味下調收益率,因為這不僅會壓縮銀行自身利潤,投資者的資金可能也會轉向其他收益更高的渠道,如果金融機構還不夠大、不夠強,就有可能失去當前的市場份額與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機構開始想辦法‘穩收益’或是‘提收益’,包括降低標的信用、加大杠桿或是拉長久期,如此一來理財産品的風險勢必會加大。”劉銀平表示。

  劉銀平認為,銀監會及中債登的窗口指導目的在於降低産品收益、防止規模大幅擴張,對理財産品的風險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保護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及利益。“監管層窗口指導不僅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對於防控銀行理財産品本身風險也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説道。

  但劉銀平認為,限制銀行理財規模和收益的必要性值得懷疑。“實際上,即使銀監會不這麼做,銀行理財産品收益也會繼續下滑,但是規模下降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居民財富水準在不斷上升,且在各類理財産品收益都下降的情況下,收益能超過銀行理財並且風險偏低的投資渠道還十分有限。”

  在如今的銀行理財市場中,風險較低的非結構類理財産品是主流。有數據顯示,投資于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組合投資類的産品佔比能夠達到90%以上,而融資類、結構性産品的佔比分別不足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