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卡明年起“限開” 多家網點尚不知情

  • 發佈時間:2015-12-29 05:31: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萌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日,銀監會發佈的《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表示,自2016年1月1日起,同一客戶在同一機構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不含社保、醫保類卡),已持有或超過4張同銀行借記卡的市民,不能再開立該行借記卡。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商業銀行發現,除工行外,其他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尚未收到總行相關通知,不清楚何時開始執行此項規定。

  某家股份制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即使明年開始每人最多開通4張銀行卡也不必擔心,情況特殊應該還是會予以辦理。”當本報記者詢問哪種情況屬於特殊情況以及是否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以前最多開通10張借記卡時也有客戶超額開通,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開卡時再來説明。”

  多家銀行表示不知情

  12月22日,工商銀行官網發佈一則通告稱,根據《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同一客戶在我行全國範圍內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如客戶之前已持有我行全國範圍內4張(含)以上借記卡的,我行不予開立或激活新的借記卡。

  而目前國內銀行的規定則是,同一客戶在全國範圍內同一銀行的借記卡開卡數量最多不超過10張。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其他銀行官網並未發現此類通知,撥打多家銀行的客服電話也得到“同一身份證最多可辦理10張借記卡”的答案。部分銀行的客服專員還告知,目前總行並未下發通知,可在2016年1月1日後再次撥打客服電話或去銀行網點具體諮詢。

  帶著疑問,《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網點。工商銀行某網點的大堂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已經接到通知,同一客戶在我行全國範圍內開立借記卡不得超過4張。不過該通知也説明,確有正當理由,需要超出開卡數量限制的,可由銀行核實後酌情辦理。”

  本報記者還向這位大堂經理詢問是否因為此通告而出現客戶突擊辦卡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解釋道:“目前擁有多張銀行卡的人雖然很多,但是持有同一家銀行借記卡超過4張的並不多。這項規定對多數客戶幾乎沒有影響,所以並沒有發現最近開立新卡的客戶突然增多。”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的其他幾家銀行網點卻表示沒有接到此類通知,也有部分銀行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説明,也許是總行的通知還沒有下達到所有支行網點,並建議元旦後再來銀行網點查詢。

  某家股份制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即使明年開始每人最多開通4張銀行卡也不必擔心,情況特殊應該還是會予以辦理。”當本報記者詢問哪種情況屬於特殊情況以及是否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時,該行的大堂經理解釋説:“以前最多開通10張借記卡時也有客戶超額開通,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開卡時再來説明。”

  客戶反應不一

  然而,同此項規定密切相關的“一人多卡”一族確有著不同的想法。

  一位正在銀行辦理業務的年輕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同一家銀行4張借記卡完全夠用了,現在每家銀行只提供一個免收賬戶管理費和小額賬戶管理費的賬戶,多辦一張卡一年就虧幾十塊錢,我已經把多餘的卡都登出了。”

  也有客戶表示,在相同城市限制同一家銀行的開卡數量自己沒有意見,但是在全國範圍限制4張可能做不到。“除非在全國範圍記憶體款取款都取消手續費,不然國家沒理由不讓我在幾個城市分別辦理銀行卡吧。”

  還有客戶質疑,“如果在新規之前辦理了超過4張同一家銀行的借記卡還能正常使用,是否會對其他客戶不太公平。銀行能否按照通知的規定,對擁有超過4張借記卡的客戶主動聯繫核查。”

  “限開”為打擊非法活動

  為什麼會出臺這樣的新規?據銀行人士介紹,這一規定是為了防止銀行卡買賣,避免銀行卡淪為不法分子詐騙、洗錢、行賄受賄、偷稅漏稅等非法活動的工具。配合貫徹落實國務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活動。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據了解,在以往的電信詐騙案中,詐騙人員在得手後會迅速將資金分成小數目的款項,通過網上銀行轉移到幾張甚至幾十張銀行卡中,化整為零,然後取走,這一過程大大增加了案件偵查難度。而這些銀行卡有不少是由於居民身份證丟失或其他原因被他人冒名開卡,部分銀行卡甚至是因為個人貪圖小利自己辦理並出售閒置的銀行卡。

  事實上,除了電信詐騙,企業逃稅、受賄、洗錢等非法活動,也是存在銀行卡非法買賣的重要原因。由於此前一個身份證能在同一家銀行辦理10張甚至更多的借記卡,此項新規能夠在源頭上遏制部分銀行卡非法買賣。

  《證券日報》記者在自己潛伏的社交群裏發現,經常有人發帖“出售銀行卡+U盾+手機卡+身份證+開戶資料”,部分賣家甚至直言“可以用於洗錢、送禮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