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監會詳解“十三五”銀行業六大重點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蔡穎  責任編輯:劉波

  “當前銀行業面臨四大挑戰:一是經濟新常態,也就是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給銀行業風險管控帶來挑戰;二是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給銀行業的經營模式帶來挑戰;三是綜合化經營,給銀行業內外部管理帶來挑戰;四是經濟金融全球化,給銀行業競爭發展帶來挑戰。”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廖媛媛在銀監會“盤點‘十二五’,展望‘十三五’”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據銀監會披露,截至2014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的數量已達4091家,境內機構網點21.63萬個,基本實現了城鄉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十二五”期間銀行業改革發展有多方面提升,一個直觀的體現就是銀行業經營實力不斷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産總額達到192.7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了102.2%,銀行業平均資産利潤率、資本利潤率,分別為1.2%和16.1%,均好于國際平均水準。與此同時,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風險抵禦能力較強,截至2015年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撥備覆蓋率167.7%,貸款撥備率3.26%,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15%,其中一級資本充足率10.99%,資本品質處於國際同業較高的水準。

  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廖媛媛認為“十三五”期間,銀行業的發展應當更加注重六大方面,包括金融行業對民資開放,注重銀行業走出去和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以及金融安全等。

  具體而言,第一是注重創新和改革。首先,要在銀行業體制改革創新上下功夫,積極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推進非銀行金融機構專業化的發展,引導各類銀行業機構合理定位,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其次,要在業務管理的創新和改革上下功夫,推進銀行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銀行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積極適應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的趨勢,豐富金融産品和市場層次;再次,在風險控制創新改革上下功夫。

  第二要更加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要完善和落實小微企業、“三農”和特殊群體等薄弱領域金融服務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基層地區合理佈局,促進融資性擔保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加大金融支援雙創、四眾、創新發展戰略力度,為科創企業提供有針對性、持續性和體系化的金融服務。

  第三是注重全面推進綠色信貸。大力支援綠色、迴圈、低碳的經濟發展,積極開展能效融資、碳排放權融資、綠色信貸資産證券化等創新的金融業務。

  第四要更加注重雙向開放,支援銀行業走出去和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投資經營,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

  第五要更加注重金融的安全。首先要持續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風險等方面的識別應對能力,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加強資訊科技安全系統建設,充分發揮監管者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原則,進一步強化風險監管,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監管有效性,維護銀行業安全穩健運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第六要注重協調合作。其中,首先要加強銀行內部的部門機構的協同,以客戶為中心,提升金融的服務質效;其次,要加強監管機構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協同,加強溝通,加強資訊的交流,及時地提示風險;再次,加強監管部門機構和職能部門間的協調,促進監管協同和資訊共用,統一把握監管的標準和尺度,著力解決跨領域、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風險監管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