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不良雙升”是銀行業對新常態的風險體驗

  • 發佈時間:2015-11-05 09:01: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業新常態所呈現出來的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率上升並不可怕。應以平常心正確看待,並制定針對性的因應之策。當前需要格外注意的、必須堅決遏制住的問題,是“潮水效應”的影響力以及金融腐敗對銀行系統的強大腐蝕力。

  看陸續公佈的銀行業三季度數據,無論不良貸款餘額還是不良率都呈現連續上升態勢,銀行資産品質下行壓力增大,利潤增速大幅下滑。有專家學者驚呼,中國銀行業危機將至。筆者認為,“不良雙升”是銀行業在進入經濟新常態後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風險體驗,應以平常心正確看待,並制定針對性的因應之策。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經營逐步體現出如下趨勢性特徵:一是貸款增速回穩,即由“講增速”向“講轉速”轉變,由“講數量”向“講品質”轉變,由“講佔比”向“講戰略”轉變;二是存貸利差收窄,商業銀行正在向管理要效益,向定價要效益,向風控要效益,向服務要效益;三是向社會融資方式轉變,銀行業正在努力探索利用資訊技術加強業務創新,包括加強負債業務創新,加強信貸和非信貸業務創新,加強表外業務創新等;四是不良貸款在反彈,如三季度末,在滬深股市16家上市銀行中,農行不良貸款率最高,達到2.02%,是唯一一家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的上市商業銀行。所以,銀行業在及時核銷不良、積極盤活不良、爭取重組不良、探索轉化不良等方面重任在肩;五是銀行業經營出現明顯分化,大型銀行在探索綜合化經營的集團發展道路;大部分中小型銀行則更關注走特色化經營之路,單一行業的金融機構可能會相繼出現;六是“寬進嚴管”,也就是強化守法合規經營,強化合規意識、風險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由此可見,“不良雙升”是我國銀行業進入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徵。

  國際經驗顯示,商業銀行資産品質還具有週期性波動的特徵,並且與宏觀經濟週期有較強正向相關性。在經濟上行週期,信貸規模順週期擴張行為形成“漲潮效應”,卻對日後銀行資産品質造成很大壓力;一旦經濟進入下行週期,“落潮效應”顯現,資産價格從高位回落往往成為資産品質下降甚至惡化的導火索,房地産市場泡沫破裂是最典型的情形,波及面最為廣泛,影響也最為深遠。

  我國經濟經歷的下行週期,並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從繁榮到危機那種“過山車”似的週期性調整,而是通過主動引導經濟換擋,促使增速適度放緩,同時加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以提高經濟品質和效益,追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轉型、調整期,銀行信貸資産規模和結構自然都要有適應性的調整,所以,此時“不良雙升”和信貸資産品質下降是正常現象。換言之,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非要銀行信貸資産品質時時達標、處處達標,甚至不斷向好,是不切實際的。不僅如此,按銀行業轉型改革的現狀,“十三五”之初比如2016年,銀行信貸資産品質也難有多大改觀。

  所以,銀行業新常態所呈現出來的上述反應並不可怕。當前需要格外注意,必須堅決遏制住的,有這麼兩個問題:

  第一,“潮水效應”的影響力萬不可忽視。有些商業銀行處理不好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不能有效把握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急功近利,違反信貸政策,違反“七不準、四公開”,進行不規範經營,甚至從事一些與金融同業、影子銀行、房地産融資、傘形信託、股票配資等的嚴重違法違規交易,在獲得短期高收益的同時,聚集了各種金融風險,形成了各種不良貸款。同時,新增不良貸款的區域多來自於外向型的沿海地區。從行業分佈情況看,由於貸款投向有色金屬、船舶製造、鋼鐵、鋼貿、煤炭、光伏等産能過剩行業和製造業,形成的不良貸款,而且行業風險暴露較為充分。

  第二,金融腐敗對銀行系統的腐蝕力強大。今年以來,爆出的一樁樁、一件件金融違紀金融腐敗大案要案,已席捲資本市場乃至整個金融界。而貸款腐敗一直是銀行系統的痼疾。去年9月,中紀委曾先後通報多名金融高管被查,據新媒體的統計,有過半金融機構高管都栽在了貸款腐敗上。

  因此,在今年剩下的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儘管經營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審慎監管持續加強,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加速發展,銀行間競爭會更加激烈,但是,銀行業加強改革和創新,解決“不良雙升”問題的決心不能變。商業銀行應當針對信貸資産品質的惡化壓力,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實質性風險化解效果和處置回收率。根據不良貸款管控的新形勢,在堅持自主清收的基礎上,加大呆賬核銷力度,推進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化解存量不良資産風險。當然,也要從整個銀行的全面資産、風險管理角度來籌劃不良資産風險的化解。銀行需要統籌各個環節,包括管理體制,全面風險管理要求,貸後管理,客戶管理維護,押品處置和管理,以及不良資産的清收、退出、核銷等,還要根據不良資産的重點地區、行業,有系統有差別地控制和防範風險。同時,加大信貸資産證券化、常態化的運作力度,通過信貸資産證券化,盤活銀行信貸資金存量,增加信貸增量,釋放銀行再補充資本壓力,並學會將信貸資産證券化變成常規化資産管理工具,以便優化資産結構,提高信貸資産運作品質。

  更重要的是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反腐力度。借助中央巡視組在今年11月入駐工、農、中、建等國有銀行之機,除了要挖出那些金融腐敗的“老虎和蒼蠅”之外,還要組織專人對國有銀行近3年來已核銷不良貸款開展真實性檢查,精細核查貸款核銷真相,還原不良貸款形成的本來面目,避免通過“假核銷”來掩蓋不良貸款下降的“黑幕”,達到從源頭減少各類人為因素甚至“內鬼”作怪帶來的不良貸款增長,從而為銀行業營造一個信貸資産良性迴圈、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的營商環境。

  (□王 勇 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研究專員,銀行業研究與診斷中心主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