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銀行業尋求利潤增長“新步速”

  • 發佈時間:2015-09-28 11: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魏晞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業盈利往往與經濟增速共進退。這也就不難解釋,當中國資産規模最大的五家銀行盈利增速從過去幾年最高36%滑落至2%附近時,不少人會憂心忡忡。

  經濟學界頗為主流的觀點認為:一個健康運作的經濟體,其銀行業的利潤增速應和GDP增速保持平行或略高於GDP的增速。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從時間緯度説,利潤增長本身是階段性、週期性的,中國銀行業當下出現的凈利潤增速顯著放緩是對此前過高增長的校正,“有潮漲就有潮落”。

  自從2003年中國啟動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後,各大銀行相繼上市,成績單曾經“好得驚人”。英國《銀行家》公佈的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銀行業稅前利潤總額為2920億美元,佔銀行業全球利潤的32%。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以獲利550億美元,成為當年全世界最賺錢的商業銀行。

  不過近兩年,各家銀行利潤增速大幅度下降。中國銀行業正在被迫或主動地適應利潤增長的“新步速”。

  “不能簡單地認為利潤減少銀行就有問題了。”楊再平説,除不良率上升這一點需要謹慎應對之外,事實上,中國銀行業利潤增幅雖然減少,但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卻不斷增加,資本充足率持續上升,負債也更穩健。

  中國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企遠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認為,銀行利潤增速下降是正常的。

  “首先,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銀行資産規模、貸款規模增速有所下降,自然就帶動利潤的增幅下降;其次,近幾年中國銀監會和其他的機構大幅度整治不規範收費,使銀行一些收入大幅度壓縮,這實際上也是銀行讓利於實體經濟的一個表現;另外,央行幾次降息、其他社會資金參與到金融領域,都使得銀行負債成本有所上升,利差相對縮減;再加上今年監管層把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一部分貸款轉為地方債,使銀行債務收益率下降,利潤也相應減少了。”肖企遠説。

  不過,“銀行業應該換一個活法了”。楊再平提醒,隨著利潤增幅的下降,中國各大銀行應該尋求新常態生存、市場化生存、全球化生存和網路化生存。相應地,銀行要謀求變化,尋求轉型升級。

  他強調,在銀行凈利潤增速放緩背後,仍蘊含著一些潛在的增長新動能。從今年銀行業半年報數據看,負債結構、信貸結構、收入結構、國際化、網際網路金融五個方面都有亮點。

  “負債結構持續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一年期以上存款佔比增加,這有利於銀行獲得更穩定的資金。”

  “從信貸結構看,資金持續向重大工程、戰略性新興産業、消費金融等領域傾斜。中國工商銀行201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工行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新增貸款佔比高達公司貸款增量的60.99%,累計向‘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融資2300億元人民幣。”

  “從收入結構看,存貸利差收入一項獨大的現象正在悄然生變,中間業務收入佔比顯著提高,銀行業盈利來源不斷豐富。”

  楊再平説,中國銀行業近年來在國際化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發展也可圈可點。整個行業正處於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轉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從銀行信貸投放看,足以支援中國經濟7%左右增長速度。”楊再平強調,“銀行業利潤下滑對宏觀經濟影響很微小”。一是銀行業利潤下滑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回落,利潤只是增速下滑而非停滯,經調整後銀行業凈利潤增速會維持在一個比GDP增幅略高的新常態水準;二是銀行業利潤對GDP貢獻有限,金融業增加值目前佔GDP比重在5%左右,銀行業增加值佔比更小,因此對GDP影響甚微。

  “經過兩到三年時間的盤整,中國銀行業利潤增幅應該會保持在10%到15%之間。現在,行業中更健康、更有品質的積極一面已經表現出來了。”楊再平説。

中國銀行(60198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