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企業融資 僅靠銀行不夠”
- 發佈時間:2015-09-23 02:32:0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8月26日,央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那麼,降息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效果如何?除了降息外,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還有什麼辦法?
對此,新京報記者就該問題分別採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
宗良:降息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效果不明顯
新京報:今年以來,央行多次降息,降息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效果如何?
徐洪才:降息其實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來説並沒有太多的改善,但是會影響到預期。企業預期利率下降會影響企業的投資行為,因此,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宗良:只能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息實際上是降低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中小企業融資來源渠道比較多,相對而言,企業能獲取的融資成本也會降低。所以對中小企業來講總體上是有好處的。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如果光靠降息,很難一下子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新京報:為什麼降息對改善企業融資成本效果不是那麼明顯?
徐洪才:短期利率調整,最終會傳導到企業的投資和居民的消費,這兩者直接影響實體經濟。但降息不是直接降低企業融資利率,需要有一個傳導機制。從短期到長期利率傳導的過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還不是那麼很通暢。
其次,目前大家所講的融資利率過高是指實際利率,不是指名義利率。而央行降低的是名義利率。目前名義利率是5%,8月份的PPI是-5.9%,那麼,實際融資利率為11%。這個實際融資利率對於工業企業、生産企業來説太高了,超過了企業投資的回報率。
PPI負增長根本原因是産能過剩。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如調整産業結構,貨幣政策有點勉為其難。
宗良:因為我國的PPI一直是負值,8月份PPI為-5.9%,這種背景下,企業實際的利率成本仍然不是很低,所以降息解決了一部分融資成本的問題,但是實際資金成本還是比較高。
此外,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融資難,一是融資貴。降息只是解決融資貴的問題,但是對有些中小企業來講,可能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獲得資金的問題。由於中小企業的信譽、財務、抵押品等各方面的狀況不是很理想,獲取的渠道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不是簡單的成本高低的問題,如果中小企業能獲取融資,成本略高一點,應該還是有效的。
徐洪才: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
新京報:那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跟銀行信貸評估體系有一定的關係?
宗良:在銀行授信中,抵押品、擔保等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往往在這些方面處於弱勢,所以它們獲取資金存在一定的難度。未來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在這過程中,銀行也要逐步優化評估標準,減弱對抵押或是擔保,尤其是地産房産抵押的依賴,讓一些新型的抵押或擔保在評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樣中小企業更能符合授信的標準。
徐洪才:銀行要審慎管理風險,面對的融資對象風險那麼大,銀行貸款給中小微企業利率必然很高。如果利率很低,反而是一個金融扭曲的結構,不正常。硬要讓銀行貸款的話,銀行壞賬會越來越多。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銀行收緊信貸企業不是死得更快嗎?但是銀行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必然會這麼考慮。這是順週期行為,但是這樣做就是惡性迴圈。所以政府要逆向調控,拿出一點錢來支援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
新京報:除了降息外,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多次專門討論融資成本問題,但市場感覺成效並不明顯。你認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還有什麼辦法?
徐洪才:歸根到底還是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要改善企業的融資服務,僅僅靠銀行是不夠的,要發展一批VC、PE機構,還要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那些能夠承擔風險,也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承擔中小企業在創業階段的風險。
另外一些中小企業自身素質比較低,要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治理結構,讓其行為規範一點。
宗良:長期看,需要市場穩定,融資渠道多元化。
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給企業的經營狀況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市場環境,企業的盈利能力能夠有所提高。此外,越來越多的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金融體系的出現,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渠道,同時,也會加大對中小企業授信、融資等競爭,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