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村鎮銀行亟須告別低成長

  • 發佈時間:2015-09-14 03:29:4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應宜遜  責任編輯:胡愛善

  存款是銀行經營的基礎,其增長狀況是判斷銀行競爭活力的重要依據,對於苦於“吸存難”的小型商業銀行,尤其如此。經過幾年快速發展之後,近年來村鎮銀行顯示出一些隱憂,其中,存款增速明顯放慢值得關注。

  2012年和2013年,我省村鎮銀行存款增速大體上是全省金融機構的3倍、農信機構的2倍;到今年上半年,則與全省金融機構、農信機構大致相倣,甚至還略低於農信機構。到今年6月末,存款負增長的村鎮銀行數量升到20家,佔比30.77%。有如此多的機構出現存款負增長,負增長機構的比重又不斷上升,達到30%,肯定意味著有一些機構在趨向邊緣化。

  實際上,我省村鎮銀行的優劣分化相當明顯。好的如開業約4年的溫嶺聯合,存款持續快速增長,今年6月末存款餘額已達39.57億元,名列全省第一。較差的開業兩年多後,存款餘額才900多萬元。又如,由某大銀行主發起的村鎮銀行,今年6月末,不良貸款率已經突破20%。總體上看,由大銀行主發起的村鎮銀行,業績相對欠佳。目前,我省由大銀行主發起的村鎮銀行共有13家,今年6月末,其中5家的存款為負增長,佔比38.46%,高出全省平均值近8個百分點。

  橫向對比,可以發現村鎮銀行業績的優劣主要取決於主發起銀行的觀念與舉措。村鎮銀行合理的市場定位是,主要面向規模以下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發放個人經營貸款。如果主要定位於向規模以上小企業發放公司貸款,那麼,由於這類客戶的信貸飽和度高,村鎮銀行又資金實力弱、附加服務少,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很難爭取到優質客戶,從而很容易發生不良貸款。一旦不良貸款率飚升,則最終勢必影響業務拓展,導致存款下降。

  由大銀行主發起的村鎮銀行之所以績效欠佳,首要原因是由於大銀行沒有放下身段,不接地氣,難以有效地支農、支小並實現存款快速增長。部分村鎮銀行出現存款增長疲勞症,根源在於一部分主發起銀行的重視度不夠,隨著管理力度鬆懈,存款增速進而放慢。相反,業績優良的村鎮銀行,主發起行均為“支農、支小”優秀的城商行與農商(合)行,有較大主動性,主動作為,爭奪這塊市場。

  村鎮銀行還是發展普惠金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軍。眾所週知,為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大量發展小型金融機構。村鎮(社區)銀行與網商銀行各有韆鞦。在近幾年出現的小型金融機構中,村鎮銀行是最具效率與發展前景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村鎮銀行已開業71家,縣域覆蓋率達到75.6%,名列全國各省(市、區)前列,為服務地方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網商銀行有廣闊的發展前途,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銀行,這在早已進入信用經濟的歐美發達國家是如此(美國尚有7000家左右的社區銀行),我國也將如此。

  因此,我省應當切實重視村鎮銀行的發展,充分利用我省的有利條件(尤其是有著一批優秀的主發起銀行),努力造就出一大批活力充沛、“支農、支小”堅定的優秀村鎮銀行。從當前實際出發,應當實行“調整、發展”方針。

  一是調整,要運用重組、轉讓、收購及其他必要措施,改造那些缺乏活力的、邊緣化趨向嚴重的村鎮銀行,進而提高我省村鎮銀行的總體活力。對於業績很差的村鎮銀行,要大力督促其主發起銀行加強管理,或者重組、轉讓; 對個別業績較差的村鎮銀行可以處置或轉讓; 對於“邊緣化”趨向嚴重的村鎮銀行要鼓勵重組、轉讓,並且鼓勵優秀的主發起銀行接盤; 對於市場定位偏差的村鎮銀行,要多方督促,幫助改進;地方政府應當動用財政杠桿。

  二是發展。首先,主辦村鎮銀行要堅持“自願”原則,在“我要幹”的銀行中選擇優秀者擔任主發起銀行,尤其是經過實踐證明村鎮銀行辦得好的銀行。其次,在此基礎上,繼續大力發展村鎮銀行,不但要早日實現“全覆蓋”,而且應當允許一些縣(市、區)有2~3家。再次,爭取在尚無城商行的麗水市、衢州市設立地市級總分行制的村鎮銀行。這類村鎮銀行具有組建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監管成本低和服務地域廣的好處。最後,爭取讓那些一直在從事金融服務微小企業的人士,有機會主發起民營的村鎮銀行,進而造就一批像當年的泰隆城信社那樣的民營村鎮銀行。

  (作者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教授、浙江地方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