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P2P平臺“跪求”銀行:快來“收”了我們吧

  • 發佈時間:2015-08-06 05:36:07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連出重拳,直指資金存管領域

  P2P平臺“跪求”銀行:快來“收”了我們吧

  頗具爭議的網貸行業,在這個夏天感覺到了陣陣“寒意”——最嚴格的監管要來了。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7月31日,央行發佈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第三方支付徵求意見稿)。

  接連出臺的兩個文件,都直指網貸行業的命脈——資金存管。

  特別是第三方支付徵求意見稿,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意味著此前第三方支付爭搶的P2P資金託管業務或被禁止。

  最近,很多P2P平臺的負責人坐不住了,紛紛聯繫銀行求合作。

  不過,由於P2P行業存在較大風險,P2P資金要進銀行,並不那麼容易。同時,面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萬億元市場的誘惑,銀行也在艱難抉擇。

  現狀

  近八成P2P平臺的資金未託管

  據網貸數據顯示,在可統計的網貸平台中,在用戶資金託管、風險準備金託管方面,有具體託管機構(包括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網貸平臺數量為386家,無託管機構的數量則高達1465家,這意味著目前國內近80%的網貸平臺沒有資金託管方。

  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目前P2P網貸平臺主要選擇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用戶資金的託管,其中匯付天下的市場份額最大。截至目前,匯付天下P2P賬戶系統託管的平臺數量已達700多家。此外,易寶支付、匯潮支付、雙乾支付、國付寶、寶付、聯動優勢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都開發了相應的P2P資金託管系統來對接這項業務。

  張葉霞還表示,目前商業銀行和P2P網貸平台資金託管的合作,絕大部分還只在平颱風險準備金的託管上。而且,與銀行合作的P2P平臺數量遠低於與第三方支付合作的平臺數量。

  部分平臺採用了“假託管”

  有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現在有些平臺宣稱資金託管在銀行,但是大部分是“假託管”,他們與銀行的合作只是存款業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託管。

  不過,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網貸平臺在資金託管方面,首選的是銀行,但都因為託管不了,沒有辦法才去選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

  “銀子鋪”的CEO吳松平告訴記者,他開始做“銀子鋪”的時候,也是想把資金託管到銀行的,談了好幾個銀行,都沒有談下來,好幾家銀行都説只做有國資背景的平臺。

  P2P平臺“地標金融”的總裁劉俠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他們選擇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資金託管方,成本主要是充值手續費、提現手續費和一次性的託管費。他們正在與銀行商談P2P資金託管事宜。

  在費用方面,銀行的收費可能稍高,多出的部分將佔新增託管資金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多出的成本,對於成熟的P2P平臺來説可以接受。”劉俠風説。

  但對於新成立的或規模較小的P2P平臺而言,銀行託管資金的成本負擔較重。對於運營欠規範的平臺而言,風控成本也會增加,因為銀行在對接P2P時,對平臺的風控要求較高。

  “之前,很多銀行對平臺方的資源、體量都會有比較大的限制。比如註冊資金需要5000萬元、要有2000萬元的存款,要有國資背景或者有知名投資方(上市公司)背景等。我從去年夏天就已經和銀行討論過在他們那裏做資金託管的事情,但是經過這麼長時間,仍然沒有太多進展。有的銀行雖然宣稱已經在做託管了,但是並沒有對所有P2P公司放開。”有業內人士透露。

  平臺方

  “我們很著急,想早日把資金存管到銀行”

  7月31日第三方支付徵求意見稿發佈後,浙金網CEO高航在他的朋友圈裏發起了一個小調查:“國內哪家平臺已經切換到銀行託管了?託管在哪家銀行?”

  調查發起後,高航發現,圈子裏那些朋友的網貸平臺都還沒有完全切換到銀行託管,但大家都對此事很關注。“指導意見出臺了,從之前的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和最近的徵求意見稿可以看出,未來P2P的資金或許只能存放在銀行。所以,我們現在也都很著急,希望這個事情(把資金存放到銀行)能夠早日落實。”

  高航告訴記者,他關注這件事已經很長時間了,與銀行也談了半年時間。

  他説,2014年12月初浙金網正式上線運營時,他就想把資金託管到銀行,也與杭州多家銀行打過交道,但最後銀行都因為擔心聲譽風險而令合作擱淺,最後,他只能把資金託管在第三方支付機構。

  “其實銀行也早就想做這一塊的業務,特別是城商行。但是,苦於沒有落地的政策,而且技術也跟不上,他們沒有系統來做這個事情。銀行原有的系統做不了網貸資金的存管,雖然他們也有第三方存管系統,但那主要是針對證券公司的,不適合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銀行方面有所鬆動。高航就接到很多銀行打來的想要合作的電話,“但是,具體如何操作,銀行方面現在還沒有一個章程。”

  高航説,他們已與杭州本地幾家銀行的業務部門做了溝通,“各種條件都過了,現在就等他們總行的政策出來。”只要有政策,他們的資金就能“搬家”到銀行。

  這幾天,他還與瀋陽的相關銀行進行了洽談,已經談得差不多了。

  一些P2P平臺加班加點準備材料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很多P2P平臺都捨棄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積極尋求銀行存管之路。民生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這段時間,他們接到很多P2P平臺的電話,要談合作。

  一些P2P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徵求意見對第三方支付作出了很多限制,很多內容都與網貸平臺息息相關,如果意見落地,他們的資金託管卻沒有及時切換到銀行,很可能成為那條被殃及的“池魚”。

  某P2P平臺的一位高管表示:“史上最強監管來臨,我們現在坐都坐不住了,希望快點把資金託管到銀行。週末加班加點準備材料,我們把能聯繫的銀行都問了個遍。”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指導意見,離網貸資金真正實現銀行託管,還有一定距離。系統切換、利息結算、交易確認、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切換等等,都還有待解決。“我覺得至少得三五個月之後,銀行那邊才能真正實現資金存管吧。”

  銀行

  很看好網貸這塊“蛋糕”,但擔心聲譽受損

  另一邊,不少商業銀行也已開始行動,希望與P2P平臺開展合作。例如,“邦幫堂”將於近期對電子賬戶系統實現優化升級,民生銀行將承接該平臺的“資金存管”業務;“愛錢幫”與徽商銀行旗下的直銷銀行“徽常有財”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並在行業內首創了“銀行資金存管+餘額理財”模式。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早已著手尋覓、篩選P2P平臺客戶,謀求合作,但此前因為監管政策缺失,達成的合作寥寥無幾。

  杭州某商業銀行業務部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從銀行收益和風險來看,P2P資金託管業務在銀行業內的爭議頗大。“目前P2P平臺還是魚龍混雜,針對P2P行業的監管細則還沒有落地,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合作的P2P平臺出現‘跑路’情況,會對銀行(聲譽、資金)造成影響。”

  不過,張先生表示,從長遠來看,這是塊“大蛋糕”。“不是説收取資金存管的費用,而是它們賬戶上的沉澱資金。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行業‘蛋糕’可能會達到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如果説前兩年我們對P2P只看到風險,那麼這兩年我們也看到了其中的利好。監管出臺後,網貸行業結束野蠻生長,好的平臺一定會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

  “很多銀行都看中了這塊‘蛋糕’,但由於其中的風險問題,有點覺得‘無法下口’。P2P平臺一旦與銀行開展資金託管合作,就會得到銀行隱性的信譽背書,所以大部分銀行都會很謹慎。”張先生説,很多P2P的資金規模並不大,也就在千萬元級別。這類P2P的資金存管利潤不多,與風險完全不對等,所以銀行會更傾向於規模化的平臺,巨型規模的P2P及國有背景的P2P平臺會比較受歡迎。

  銀行的技術系統也將面臨挑戰

  張先生告訴記者,對於目前很多準備“吃蛋糕”的銀行來説,技術系統不匹配也是個很糾結的問題。“銀行系統要求嚴格,針對P2P平臺進行個性化改造難度較大,很多銀行系統對接都還處於開發階段,要切換還得需要時間。”

  “通常來説,銀行託管部的系統交易都相對數額較大,筆數並不多。而P2P的交易則面臨額度小、分散等特點,給託管業務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之前也想過開發一套新系統,但做了一半,擱淺了。”

  張先生説,“現在我們的想法是與第三方支付方合作進行資金託管,第三方支付出技術和系統,銀行出資質,平臺投資人、借款人賬戶開在銀行。已經有這樣的模式出現了,也有第三方支付在與我們談了。”

  張葉霞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的出臺對銀行來説是政策紅利,明確得到監管層對於資金存管業務的支援,並且由於是“存管”而不是“託管”,也降低了銀行承擔的風險,讓銀行更有動力來發展這項業務。

  此外,隨著銀行逐漸介入P2P平臺的資金存管環節,小規模P2P平臺的成本承受力將受到挑戰,資信不達標的平臺也將被篩除在外,部分平臺將逐漸被淘汰,P2P行業將面臨一個清理過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