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交行業績疲軟 業內稱靠混改實現“逆襲”並不容易

  • 發佈時間:2015-06-10 02:32: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蘇曼麗 陳楊  責任編輯:郭偉瑩

  交通銀行近期不啻為銀行中的明星。

  上周,“交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的消息帶領交通銀行收穫3個漲停,從6月1日前的6.82元上漲至昨天的9.4元,7個交易日裏大漲38%,並帶動銀行股集體演繹一波上漲行情。

  6月4日,交行發佈公告稱,混合所有制改革無重大進展。

  雖然交行對混改方案三緘其口,但有多位不願具名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交行的混改方案很可能在6月份出臺,交行或將成為首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銀行。目前,與其傳出緋聞者不乏復星、騰訊這樣的明星企業。

  這家中國第五大銀行,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業績並不令人滿意,增速跌入個位數,在國有大行中排名墊底。

  內部員工也期待這樣一次重生。“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待已久,甚至是穩定軍心之舉。”

  傳統大行能借勢混改逆襲嗎?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會怎麼改?

  混改底線:國有控股

  據知情人士表示,交行混改方案至少有一點是比較明朗的:即國家控股地位不變。

  雖然交行對混改方案三緘其口,但有多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交行的混改方案很可能在6月份出臺。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交行混改方案至少有一點是比較明朗的:國家控股地位不變,民營資本或外資股權佔比擴大。

  此前在交行2014年度業績發佈會上,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也已經透露了相關細節。他表示,國家控股基本架構不會做大的改變,但內部股權結構會有所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國有資本控股這個底線不會突破。

  與其他銀行相比,交行目前的股權結構更為多元化,更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基因”。

  據最新數據,交行第一大股東財政部持股比例26.53%,境外資本合計持股38.79%,其中包括第二、三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香港上海匯豐分別持股20.09%和18.7%;第四大股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股4.42%;其他資本持股5.32%,分別由首都機場集團、上海海煙投資管理公司、一汽集團、雲南紅塔集團、魯能集團持有。

  相較于國有四大行國有控股比例超過50%,交行的國有持股比例為30.95%,相對較低,社會資本的參與較多。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林博程認為,包括交行在內的我國銀行業混改需要關注三個核心問題:股權結構改革、經營體系的改變以及員工聘任薪酬制度的市場化。股權結構的改革意味著話語權的轉移,也決定了後兩個問題的執行思路。

  民資空間有限 入股效力未知

  對於民資入股,有業內人士認為國有控股地位的保持會致使民資空間相對有限,但也有專家表示,混改應循序漸進,逐步降低國有控股比例。

  按目前的股權結構看,交行混改需保證國有控股地位,民營資本的空間就相對有限。

  “國家控股,意味著民營資本話語權不夠,此前小貸公司就因為無法突破持股比例限制而不願轉制為村鎮銀行,可見民營資本對於國有資本佔據主導地位的方式並不十分感冒。”一位銀行人士表示。

  但對於具有系統性風險的國有銀行混改,也有專家認為應該循序漸進。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記者表示,為了金融行業穩定考慮,交行混改必然要按照循序漸進的路線,逐步地降低國有控股比例。

  但他認為交行混改依然充滿吸引力。“按照國際慣例,交行的國有資本控股比例控制在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之間,就可以保證混改之後相對國資控股的屬性。因此對於躍躍欲試的各方資本和計劃中的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來説,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目前坊間已有傳言,復星和騰訊有意入股。事實上,目前復星和騰訊都已經參與設立民營銀行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民營銀行與傳統銀行之間並非只有競爭,傳統銀行的很多資源是民營銀行所不具備的,目前微眾銀行與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均有合作。與此同時,交行也需要借助新鮮血液快速轉型。新進入者的角色不僅僅是財務投資者,更是戰略投資,雙方優勢互補。

  記者昨天聯繫復星、騰訊,均未獲得答覆。

  員工期待股權激勵

  在員工看來,交行的員工待遇在業內不算優厚,員工期待股權激勵制度早日出臺,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我最期待的是員工股權激勵制度。交行作為銀行業的先鋒,對銀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交行的員工待遇在同業內並不算優厚。”交行一位分支機構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説。

  據他介紹,由於薪酬問題,交行一些資歷較老的同事出現了跳槽現象,他期待股權激勵早日出臺,既能穩定軍心,也可以為將來工作帶來幹勁。

  事實上,交行員工持股已在去年開始鋪墊。去年5月和9月,交行近400名高管自掏腰包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

  據另一位消息人士稱,在員工聘任與薪酬制度方面,交行正在進行較大規模的內部改革,其改革宗旨為“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但2015年1月《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實行,各國有商業銀行高管也在限薪制度約束內。

  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預計,混改的薪酬機制改革方向將是調整員工薪酬結構,其核心目標是讓銀行可以自定薪酬,而薪酬結構調整的主要體現是增加獎金比例。他表示,這是一個如何切蛋糕的問題,目前都在説銀行降薪,實際上主要是加大了獎金的幅度,以激勵員工積極性。

  但市場對混改的期待並不僅僅是民營資本的介入以及員工待遇的調整,而是改變目前國企味濃重的公司治理結構。

  一位評論人士指出,如果只是從面上進行高管激勵、員工持股計劃,而不徹底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治理結構,那麼混改也只是一句口號。在國有銀行紛紛上市完成第一步轉型之後,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於銀行而言,無疑是“二次革命”。

  郭田勇認為,在引入多方資本後,銀行在治理層面上的聲音會更加多元,經營結構走向市場化。未來的銀行治理模式很可能類似于國際金融機構,即國有股東手握否決權,在重大決策上發聲,而平時的銀行經營治理上,則按照市場化方式靈活操作。

  短期“逆襲”並不容易

  與工農中建四大行相比,交行的業績近年來持續疲弱。專家認為,依靠混改在短期內超越四大行,並不現實。

  過去幾年,交通銀行業績在上市銀行中不出眾,在國有銀行中甚至墊底。

  2013年,交通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6.73%,在五大銀行中首家盈利增速跌入個位數。2014年以來,交行未能擺脫個位數增長,其中2015年一季度盈利增長1.5%。論估值,交通銀行曾較長時間在上市銀行中墊底,去年5月市凈率一度低於0.65倍。上月,交通銀行兩度跌破每股凈資産。

  馬鯤鵬認為,導致交行2014年業績疲弱至幾無調劑空間的根本原因是直接掛鉤利潤的薪酬確定機制,和自身對規模排名的訴求。

  由於交行的網點覆蓋明顯弱于四大行、而零售等吸存能力強的業務亦顯著弱于招行等體量更小的股份制銀行,交行為了支援其較弱的一般性存款所不能支撐的貸款規模,同業負債吸收力度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準,這導致交行同業負債成本顯著高於四大行。

  “交行對自身一般性存款難以支撐的貸款規模的追求,一方面固然是出於對利潤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對規模排名的訴求。而本次混改,重點之一正是聘任薪酬體制的改革。”馬鯤鵬説。

  但目前整個銀行業的業務增速都在下降,交行的逆襲並不容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寄希望於混改後一年就能超越四大行,這並不現實。如果混改後各方的約束機制到位,激勵體制發揮正常,引入民營資本,那麼交行應該能迸發出潛在的盈利能力。”郭田勇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