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備戰遠端開戶“面簽”限制放開或破題
- 發佈時間:2015-06-01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波
隨著阿裏、騰訊前後表示將推“刷臉”支付,生物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商業銀行也在這一方面開始探索和嘗試。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業內對借助生物識別技術來解決一些金融問題,如身份識別、確認或支付的呼聲越來越高。
近日,一份《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端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 (徵求意見稿)》 (下稱《徵求意見稿》)在網上流傳,使得直銷銀行再次引起關注。儘管幾日後央行方面便迅速澄清表示近日並未下發關於遠端開戶的任何文件,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足以表明遠端開戶的熱度。
“遠端”事件引烏龍
日前,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于近日發佈《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端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 (徵求意見稿)》,原文中確立遠端開戶原則如下:堅持銀行賬戶實名制;堅持以櫃檯開戶為主,遠端開戶為輔;實施客戶身份識別機制的自證;明確遠端開立銀行賬戶的業務範圍。
消息一齣便在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不少人士就此判斷央行正在考慮允許銀行遠端開立人民幣賬戶,更有人士就此認為遠端開戶活動蓄勢即發,甚至可能是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等民營銀行開業運營的依據。
然而幾日後央行結算司方面迅速對外澄清稱近日並未下發關於遠端開戶的任何文件,並表示網上流傳的徵求意見稿是去年底就發佈的內部文件。此外,不少銀行界業內人士表示,這應該是一起“烏龍事件”。
據悉,今年1月初,央行曾召集五大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幾家大型城商行的電子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及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籌備組相關負責人就徵求意見稿召開研討會。上述流傳的《徵求意見稿》實為上述會議的討論文件。
“上一次1月份徵求意見之後,現在應該還在討論階段,正在等候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某銀行界業內資深人士指出,此次烏龍事件發生的動因,或與日前微眾銀行打破沉寂推出首款網際網路小額信貸産品“微粒貸”一事有關。“網際網路銀行開始動作,可能引發了大家對遠端開戶一事的再度關注,這也從側面看出了遠端開戶的需求性。”
銀行試水“刷臉”支付
事實上,隨著阿裏、騰訊前後表示將推“刷臉”支付,生物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商業銀行也在這一方面開始探索和嘗試。
日前,攀枝花市商業銀行發佈消息稱,在全國首推掌靜脈存取款業務。據悉,簽約了“掌靜脈”識別業務的客戶,在該行的ATM設備上選擇“掌靜脈”,輸入預存手機號,再掃描手掌靜脈,輸入密碼,客戶即可辦理存款、取款、轉賬、查詢等業務。整個過程可以實現無卡化辦理。
據介紹,這項技術是攀枝花市商業銀行與富士通公司聯合打造,運用血色素吸光特性取得掌靜脈近紅外線影像,只有活體才能識別。銀行客戶到銀行櫃面註冊本人手掌靜脈數據,設定手機號碼,與銀行卡綁定,即可在安裝有手掌靜脈識別模組的ATM設備上實現無卡取款。
此外,某股份制銀行日前也推出了手機銀行指紋支付服務。據悉,該行個人版或小微版客戶,如果使用蘋果5S及以上手機或其他蘋果移動終端且開通TouchID功能,即可在手機銀行“個人設置”中選擇“指紋支付設置”驗證個人指紋和輸入交易密碼開通指紋支付服務。目前,這一支付方式可以支援繳費、話費充值、二維碼掃碼支付、火車票和飛機票以及景點門票和電影票購買等。
-記者觀察
技術仍在攻堅中期待更多金融創新
隨著網上銀行業務乃至直銷銀行業務逐漸興起並迅速發展,不設實體網點的民營銀行漸漸落地開花,遠端開戶便日益成為市場期待與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遠端開戶的安全性,也受到諸多質疑,業內外對於遠端開戶所持觀點依然褒貶不一。
記者了解到,人臉識別只是遠端開戶身份驗證的手段之一,遠端開戶安全性標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各類生物識別技術和其他方式交叉驗證提高開戶人遠端身份驗證的準確率,二是遠端開戶整個流程的順暢與安全。“目前公安部門尚認為不夠可靠。基於此情況,央行的第一次指導意見出臺也強調要堅持賬戶實名制不可破,因為還牽涉到反洗錢等一系列法律問題。”有銀行人士談到,“但即使最終文件出臺,遠端開戶也不會一次全部放開,開戶應該依然以櫃檯面簽為主,遠端開戶為輔。只是具體放開多少尚屬未知,也是問題的關鍵。同時,實施的程度很難預估,只能看做是某種程度的嘗試。”“因為是遠端就覺得不安全,這個道理肯定被挑戰,而且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被挑戰。”某業內專家分析,“至少目前沒有技術標準的情況下,貿然去放開,或者説遠端開戶怎麼有效,我覺得可能還是有一些顧慮。未來什麼時候這個顧慮能夠打消,沒有很明確的時間。不過,無論如何這是個發展創新的方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