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比拼“大資管”業務

  • 發佈時間:2015-05-25 05:46: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隨著今年直接融資市場的活躍,銀行資管客戶對於權益市場的投資意願加大。多家商業銀行已通過定增配資、專門的凈值型産品、“打新”基金等方式投資直接融資市場。

  資産的概念涵蓋存款、理財、保險、信託、實物資産等,銀行應強調投資研究能力,發揮集團銀行、投行、基金、保險的多牌照優勢,針對養老、消費、教育、財富傳承等多元化的客戶需求匹配不同的産品

  近日,在工商銀行直銷銀行平臺,多款“閒錢理財”産品集中上線引發投資者關注,其中,有屬於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産品的“工銀瑞信添益快線貨幣”,還有工行資産管理部推出的7×24小時交易“e靈通”,工銀安盛保險推出的“財富寶”等。這一現象成為商業銀行擁抱“大資管”的一個注腳。

  面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商業銀行、基金、券商、保險、信託等各類機構均開始發力資産管理業務,初步形成了多元、互通的“大資管”格局。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大資管”雖已被多家提升到戰略高度,但仍處在破題的過程中。憑藉信用風險把控的先天優勢,商業銀行的“大資管”之路接下來如何走?

  謀求跨界資産配置

  多機構、多市場合作不僅體現在産品端,更為投資端的跨界資産配置提供了創新空間。記者獲悉,一些商業銀行已瞄準直接融資市場、混合所有制改革領域、境外人民幣投資市場等新型投資領域,醞釀新的産品形態。

  由於商業銀行的傳統優勢在於信用風險管控,因此對於債券管理更為熟稔。相應地,銀行理財配置債券的比例較高。

  然而,隨著今年直融市場日益活躍,銀行資管客戶對於權益市場的投資意願加大。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多家商業銀行已通過定增配資、專門的凈值型産品、“打新”基金等方式投資直接融資市場。

  交通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馬續田表示,如果國內今後引進基石投資人,商業銀行將有可能成立股權投資機構參與新股發行,包括一級市場的IPO。此外,光大銀行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的申請正在報請監管機構審批,如果此模式獲批,馬續田認為今後銀行可嘗試以理財子公司申請私募和公募的證券投資牌照。

  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資領域也備受關注。工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韓松表示,作為國家政策支援的重點,幾乎所有省份都出臺了地方國企改革方案,這些中央、省屬、市屬國企的資産總量預計能達到30萬億元至40萬億元,將提供巨大的權益類投資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資産配置的探索並未止步于國內。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海外資管市場也成為商業銀行的“新大陸”。

  “工行正在以工銀歐洲、工銀亞洲為平臺,打造全球資産管理産品線。”韓松説,隨著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不斷擴大,海外資管將是未來銀行資産管理業務的“藍海”。

  比拼投資研究能力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資産管理行業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前10年是從存款到理財轉化,在此過程中,關鍵是“誰在賣、賣什麼價格”,一定程度上依託于商業銀行信用;下一階段將從理財向資産管理轉型,在此過程中,主要看“誰在管、管得怎麼樣”,而過硬的投資研究能力正是其中的關鍵。

  “資産的概念涵蓋存款、理財、保險、信託、實物資産等。”韓松説,因此,銀行應強調投資研究能力,發揮集團銀行、投行、基金、保險多牌照優勢,針對養老、消費、教育、財富傳承、稅務籌劃等多元化的客戶需求匹配不同的産品。

  “資産管理不是賣藥的,而是開處方的。”招商銀行總行零售綜合管理部總經理彭家文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為了培養“開處方”的業務能力,招行已對理財經理考核作出調整,不單純強調業績導向,而注重過程管理考核,增加了資産配置實施率考核、交叉銷售考核等指標,並加大了資産配置實施率的權重。

  在市場風險管控上,工行資産管理部單獨設立了投資決策委員會,專門針對資産管理投資進行審查。“在‘大資管’環境下,一些産品投向標準化投資品、股權類投資品,這些和銀行原有的信用風險體系、管控思路有較大區別。”韓松説,接下來要繼續完善、探索適合資管特點的風控模式。

  流動性管理仍存挑戰

  在投研基礎上,如何做好後續流動性管理、市場風險管理則是考驗銀行資管水準的“硬杠杠”。

  雖然從國際經驗上看,資産管理是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商業銀行轉型的方向,長期經濟效益可期。但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商業銀行短期內似乎面臨的挑戰更多。其中,負債業務競爭加劇、資産負債表穩定性下降、流動性與利率風險管理加大等問題都亟需解決方案。

  據銀行業業內人士介紹,在“大資管”背景下,商業銀行面對不同期限、不同回報要求的表內外資金,必須在資産端匹配相應的資産,以確保負債端的競爭力以及適當的盈利水準,這一過程可能會加大資産與負債的期限錯配。

  針對流動性管理挑戰,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樓文龍認為,商業銀行必須將表外業務納入資産負債管理的範疇,建立統籌表內外的資産負債管理體系,同時,強化利率、匯率和流動性風險的統籌管理。

  “從縮小風險敞口出發,在堅持風險自擔的前提下,統一開展表內外業務的利率、匯率和流動性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樓文龍建議,將可計量的銀行賬戶利率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從經營機構充分剝離,體現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提高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理念的傳導效率,使經營機構能夠在統一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框架內,專注開展業務經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