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存貸比硬性約束放開 不意味釋放7萬億元信貸資金

  • 發佈時間:2015-05-19 07:29: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傅蘇穎  責任編輯:畢曉娟

  日前,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後表示,今後存貸比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這意味著銀行存貸比指標硬性考核將終結,存貸比“緊箍咒”也將被摘掉。有研究認為,中國取消存貸比將釋放約7萬億元的信貸資金。

  對此,昨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取消存貸比已經在市場各方達成了共識,並迫在眉睫,但並不意味著將釋放7萬億元的信貸資金。

  所謂存貸比是指商業銀行貸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額的比值。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存貸比不得超過75%。

  民生證券債券分析師李奇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存貸比考核的修正因為外匯佔款在減少,銀行存款來源不足,過去在實體融資需求旺盛的時期,逼著銀行搞“非標”出表,加大了融資成本。從負債端來講是因為銀行的負債渠道多元化,守著存貸比考核會影響銀行自身的貸款投放。

  “存貸比放開不意味著將釋放7萬億元信貸資金。”李奇霖認為,當前實體經濟沒有融資需求,放鬆存貸比,信用派生也不一定能夠釋放出來。當前實體借貸意願不強是最大的問題,並非制度約束所造成。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存貸比放開後,由於受到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根本無法準確算出釋放多少資金量。”

  眾所週知,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商業銀行負債端來源日趨多元化,不僅限于存款。存貸比監管覆蓋面不夠、風險敏感性不高的弊端日趨明顯。同時,近幾年,國內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多種困境,除利潤增速大幅下滑、不良貸款持續攀升之外,還面臨存款增速放緩、資金成本增加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業界對於取消存貸比考核的呼聲越來越高。

  魯政委認為,經歷20年的發展,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已經制約了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如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存款增速放緩,使得銀行信貸增加非常困難。同時,使得各類影子銀行風起雲湧,增加了信貸成本。目前來看,取消存貸比已經在市場各方達成了共識,為了避免存貸比制度對我國金融和經濟帶來進一步的衝擊,取消存貸比已經迫在眉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