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比拼放貸速度 爭食線上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2-03 08:28:59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孟凡霞  責任編輯:胡愛善

  P2P平臺來勢洶洶,已成為小微企業主“找錢”的重要渠道;網際網路銀行的出現又對銀行零售貸款産品形成衝擊。面臨雙重壓力,商業銀行被逼進行一場線上貸款爭奪戰。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目前招商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均推出了線上的快速貸款産品。

  傳統模式下,客戶從申請貸款、遞交資料到貸款審批和發放至少需要3個工作日以上的時間。而最近一段時間,多家銀行將貸款的發放時間縮短到以分甚至秒計算。例如民生銀行的“網樂貸”,5分鐘就能貸款50萬元;招商銀行的“閃電貸”通過手機銀行即可線上申請貸款,系統自動審批,60秒完成審批放款,貸款實時到賬。建行“快貸”系列支援信用貸款,客戶還可以憑藉建行賬戶中的金融資産申請質押貸款,能夠實時獲取審批結果和可貸額度。浦發、中信等銀行則與收單機構合作,以申請人交易流水、個人徵信等資訊為依據,針對小微企業主發放無擔保、無抵押的POS網路貸款。

  與頗為吸引市場眼球的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相似的是,上述商業銀行推出的網路貸款産品也是運用了大數據分析。今年初,騰訊牽頭的前海微眾銀行用遠端“刷臉”認證方式發放了第一筆3.5萬元的貸款。通過社交媒體等大數據分析,對貸款人的信用進行評定,從而計算出貸款金額。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數據分析其實是商業銀行的強項。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稱,網際網路金融所具備的僅僅是大數據運算的能力,但實際業務的關鍵是損失數據的累積。“大數據的特點就是,只有實實在在經歷過損失,模型在此基礎上分析哪些客戶特徵是風險特徵。”

  現在市場上惟一具備這種能力的機構就是銀行,就算是成立時間比較短的股份制銀行也有20年以上的數據積累,經歷數個經濟週期。網際網路企業不乏有很深厚的用戶數據積累,但損失數據的積累最多也就只有幾年時間。

  不過,目前多數銀行只針對存量客戶開展了這一服務,其中民生銀行的“網樂貸”會向符合條件的特定客戶進行主動授信邀約;招商銀行“閃電貸”也只能是符合申請資格的客戶才能操作;建設銀行的“快貸”需要根據客戶在建行的資産、負債和信用等資訊根據模型進行分析再自動生成授信額度。可以説,在面簽難關尚未突破的階段下,網路貸款只能在存量客戶範圍內推進。

  招商銀行零售信貸部副總經理趙曉君表示,招行在零售信貸數據上的積累將確保“閃電貸”産品的運作穩定。“後臺運算都是現成的,現在‘閃電貸’主要針對的是已經開卡的存量客戶。如果未來監管層在開卡環節允許遠端操作,我們也能夠為增量客戶提供準確的授信。”

  大數據已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掘金的寶礦,但業內人士表示,大數據有時也會“騙人”,例如基於POS流水進行數據分析,有可能由於商戶“造假”而出現偏差。因此,依據大數據建立的風控模型,還需要在業務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