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有信心守住金融風險底線

  • 發佈時間:2015-01-24 06:02: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反彈趨勢仍在持續。1月23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當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截至2014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64%,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29%,與2013年同期數據1.49%、1.00%相比有所提高,但仍保持在較低水準。

  應如何看待不良貸款反彈、銀行資産品質承壓?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表示,銀行作為典型的“親週期”行業,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出現不良貸款反彈在所難免。關鍵在於,看銀行經營風險時是否具備足夠的風險消化、抵禦能力,並保持作為經營基礎的銀行資本不受侵蝕。此外,監管層應繼續強化對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防範。

  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水準是判斷銀行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指標。銀監會今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保持在230.5%的較高水準。截至2014年11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到12.93%,同比增加0.75個百分點。從資本充足水準、撥備覆蓋率上看,銀行體系的風險抵禦能力已大幅增強,銀行承受不良貸款反彈的空間仍然充裕。

  王兆星介紹,現在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水準已遠遠超過國際所設定的資本要求,撥備水準是現在不良貸款水準的近3倍。“所以我認為,中國金融風險是可控的,對於守住風險底線是有信心的。”

  不良貸款為何反彈?有關部門又將如何繼續防範,化解風險?

  金融資産品質是實體經濟運作的風向標。“我國正處在轉軌的過程中,目前又處在一個經濟下行、結構調整和對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疊加’時期。”王兆星表示,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企業會遇到新的困難,有些企業出現了産能過剩,部分地區房地産和地方債務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這些都可能增加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壓力,帶來新的金融風險。

  對此,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面對已暴露的金融風險,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積極主動作為。銀行業應立足自身、因時施策,在發展中控制不良貸款,在盤活中降低不良貸款,在處置中消化不良貸款。

  具體看,一是要及時核銷不良貸款。二是要積極盤活不良貸款。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市場參與者的不同風險偏好,借助資産證券化、資産流轉,通過合理渠道向有條件、有意願的投資者出售不良貸款。三是要爭取重組不良貸款。四是要探索轉化不良貸款。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和各省陸續成立的地方資産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不良貸款批量化、市場化處置的有效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