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個人徵信業“開閘” 影響超出想像

  • 發佈時間:2015-01-07 10:53: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吳雨、姜琳  責任編輯:孫毅

  滴滴打車的爽約記錄、騙取保費時偽造的個人資訊、網店販賣假貨的差評……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將成為你的“污點”記錄,嚴重影響今後生活。5日,央行放下“一家獨大”的身段,批准8家機構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相關準備工作。此舉,將使更多的個人信用轉化為個人財富,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推動全民信用意識大大提升。

  我國徵信業將進入飛躍式發展階段

  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深圳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華道徵信,將成為央行“開閘”後首批獲准開展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8家機構。這標誌著我國徵信業將進入飛躍式發展階段。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國徵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資訊。去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查詢量就分別達到8398萬次和3.27億次。良好的信用記錄能幫助個人享受更低的利率優惠、更高的信貸額度。個人徵信系統的建立和發展正督促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

  較之國外已經發展近200年的信用市場,我國自1992年才開始建設的徵信體系還顯得不是很完備,個人徵信服務市場也剛剛起步。長期以來,可以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只有央行徵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人們很難從其他渠道獲得個人信用的認可。

  “我國徵信體系發展不平衡,民營徵信機構發展相對遲緩。”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衡量一個客戶的信用狀況,應根據方方面面的資訊。但目前我國個人徵信資訊大多集中于銀行的信貸記錄,對於個人其他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尚缺乏信用報告。

  為加快培育社會徵信機構,完善信用體系建設,自《徵信業管理條例》和《徵信機構管理辦法》出臺後,央行一直在推進徵信機構設立申請和備案工作。

  大數據優勢大,網際網路企業將為徵信業注入新元素

  依靠著網際網路數據技術,時下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搶灘”徵信行業,為已被央行“壟斷”多年的個人徵信行業注入了新鮮元素,也帶給人們更多期待。

  從首批機構名單不難看出,監管部門也有意向徵信行業注入更多的網際網路元素。除了鵬元徵信和中誠信徵信等公司是從事徵信業務多年的老牌機構之外,首批入圍名單中,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風生水起的“三馬”——阿裏、騰訊、平安均各獲一席位。隸屬阿裏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借助阿裏集團的強大的雲技術力量,可以對3億多實名個人、37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數據進行整合。“芝麻信用日數據處理量在30PB以上,相當於5000個國家圖書館的數據總量。”芝麻信用副總經理鄧一鳴告訴記者。

  騰訊擁有8億QQ賬戶,逾5億微信賬戶,逾3億支付用戶,所提供的海量數據為騰訊徵信帶來極大的優勢。

  “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黃金。”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傑説,“儘管我國徵信服務市場起步較晚,但其中蘊藏更多的是機遇,這也是這些民營企業擠破頭也要進入徵信行業的原因。”

  “民間報告”覆蓋更多群體,資訊安全成為重中之重

  網際網路應用廣闊,個人信用的應用場景也日趨豐富,將不僅限于金融領域,而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督促人們將像鳥愛惜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信用記錄。

  “網際網路數據涉及的範圍更廣,種類更多。”鄧一鳴表示,“民營機構可以瞄準央行的徵信記錄未能覆蓋的群體,比如沒有過借貸行為、沒申請過信用卡的人,或者學生群體。這部分人沒有徵信記錄,但可能是活躍的網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上的行為軌跡,利用大數據分析評估信用等級,出具信用報告。”

  也許今後在相親網站上,可以通過信用數據篩選伴侶,防止騙婚;在租房時,可以通過出具信用報告,順利通過房東考察;在求職時,可以憑藉信用報告獲得單位的認可…… 

  保障個人資訊安全、保護客戶隱私成為重中之重。“網際網路企業可以依靠強大的雲技術,將個人資訊牢牢‘鎖’在堅固的鐵籠子裏,與其他雲數據隔離,而且異地災備、加密技術、分級管理一個都不能少。”俞吳傑説。

  “阿裏金融雲的數據都打散在5000台機器、6萬個片段中,即便有人想盜取,就需要同時盜走這5000台電腦。”阿裏雲事業部雲計算發展二部總監徐敏告訴記者,這些數據經過特殊處理,沒有經過“解密”,即便拿到電腦,可能連一個完整的數字都無法還原。

  “在民營機構大力推動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也許我們不需經歷國外徵信服務市場百年的發展歷程,便可跳躍到更高階段,進入廣闊的發展空間。”俞吳傑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