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適應經濟新常態商業銀行需全資産經營

  • 發佈時間:2014-12-23 05:29:50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 劉曉春

  面對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要創新經營方式,從主要發放信貸資産邁向全資産經營。

  全資産經營強調信貸、現金類和固定收益類等各類資産的組合配置,注重發揮資産負債管理作為盈利性風險管理工具的作用。

  落實全資産經營,商業銀行需力促四大轉變。一是轉變經營角色,從信用仲介為主向更多兼顧資本仲介轉變,積極參與直接融資市場;二是轉變經營模式,從重資産、重資本向輕資産、輕資本的經營模式轉變,從“融資”向“投資”、“投行”的經營模式轉變,從單一産品提供商向綜合金融方案商轉變;三是轉變資産經營市場,從單純參與信貸市場向參與貨幣、資本、期貨、外匯等整個金融市場轉變;四是轉變資産經營方式,從單純持有資産向以交易管理資産為主轉變,如撮合交易、代客管理等。

  從資産端入手,優化資産結構,提高定價能力。資産大類上可以分為信貸資産和非信貸資産,信貸資産重在行業配置和風險組合管理,非信貸資産重在以資産配資金,實現投行、資金和理財的有效協同。提高資産定價能力,要用好經濟學的兩大原理:第一,高市場化、低利潤,高壟斷、高利潤;第二,風險與收益相匹配。

  從負債端入手,降低籌資成本。借助網際網路金融技術,開發資産管理平臺和銷售平臺以轉讓資産、吸納資金,或針對儲蓄存款“終端、零售、碎片化”的特點改造渠道。提高資産和負債的匹配能力,合理區分資産類型,實現資産組合管理,創新負債籌集和匹配方式,例如“多對多”的資金池模式、“多對一”的定向資管模式、“一對一”的私募債等。通過資産配置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加強同業交流和創新産品設計,提高交叉銷售能力和挖掘客戶潛在金融需求後加以滿足的能力,順應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加快發展國際業務。

  展望未來,商業銀行還應搭建強有力的資産負債管理組織架構:一是遵循“先理念、後系統”的原則,加強資産負債管理理念的導入;二是清晰界定相關部門職責,特別是資金定價和資金營運的職責分離與績效考核,細化崗位職責;三是整合研究力量,充分發揮形勢研判在全行資産負債佈局中的作用,增強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預判和管控能力。

  (作者係浙商銀行行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