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存款減少原因何在

  • 發佈時間:2014-11-05 02:31:44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余豐慧(財經評論員)

  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30日,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存款總額較今年中報時減少了1.5萬億元,降幅達1.97%,這種情況是15年來首次出現。業內分析,這是因為9月12日銀監會、財政部和央行發佈了存款偏離度管理辦法,導致銀行在季末衝存款時點的衝動大大降低。

  商業銀行在月底、季底和年底瘋狂衝擊存款時點數,大搞存款月底“一日遊”的現象早就存在,月底、季底和年底銀行存款數據虛假問題已延續多年。

  虛假存款危害巨大,對銀行來説,會給自身經營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月底存款數據猛升,央行將按照這個猛升數據收取存款準備金。央行收走存款準備金後,“一日遊”存款僅隔一兩天就轉走了,而準備金需要到下旬才調整,這直接導致銀行頭寸資金緊張。同時,銀行不僅不能用這種“一日遊”存款獲取利息收入,還要給存款人支付利息成本。更重要的是,這種行業會嚴重誤導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的決策,去年6月發生的金融機構“錢荒”,與虛假存款數據誤導決策就不無關係,這也正是監管部門此次出手,發佈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辦法的原因。

  不過筆者認為,監管部門從嚴監管只是導致銀行三季度存款減少的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那麼主要原因何在?從宏觀層面看,這是利率市場化與金融市場發展嚴重背離所導致的;從微觀層面看,則是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特別是存款競爭力嚴重下降造成的。

  存款利率上限管制這個最後堡壘,制約住了“籠子裏”的商業銀行資金定價權。在市場化資金價格畸高的情況下,執行央行存款基準利率已經沒有任何競爭力了。同時,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産品以及社會上五花八門甚至高息融資産品的氾濫,對銀行存款衝擊相當大,造成銀行存款嚴重流失。筆者始終認為,銀行理財産品與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産品相比較,劣勢非常明顯。以餘額寶為例,它不僅僅是給客戶提供一定收益的理財産品,而且兼顧了支付結算和網購支付等功能。同時,其隨時轉進轉出的極強流動性也是商業銀行理財産品無論如何都無法比擬的。

  根治銀行存款大量流失的治本之策何在?那就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徹底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攻破這個最後堡壘,才能使得商業銀行存款等融資徹底市場化,與現行市場化融資平起平坐,在一個起點上競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