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三季度上市銀行資産品質仍有迷霧

  • 發佈時間:2014-10-28 04:00:4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日前,建行和平安銀行三季報同時亮相,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三季度經營狀況也開始顯露出冰山一角。在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不良貸款的演變態勢仍然成為眾多機構和投資者最關注的議題。

  “此前不良貸款貌似出現了企穩的跡象,但是現在看起來,還很難下結論”,一位地方監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由於截至10月26日,只有兩家上市銀行的三季報數據做參考,對於未來資産品質的走向,各家機構仍然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從各機構對上述兩家銀行資産品質的分析來看,雖然“整體可控”已經基本達到共識,“緩和”一類的判斷也依然存在,但“繼續承壓”、“惡化”、“面臨壓力”這樣的字眼也頻頻在機構點評中出現。

  銀行業人士的判斷相對更為樂觀,此前平安銀行高管表示,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該行將完成整體結構調整,預計今年三季度末是資産品質的拐點。

  銀行資産品質仍有迷霧

  繼續保持30%以上凈利潤增速的平安銀行,在三季報中,也不得不對不良貸款用了較多的筆墨進行分析。

  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餘額97.65億元,較年初增幅29.5%;不良貸款率0.98%,比年初上升0.09個百分點。撥貸比1.89%,較年初上升0.1個百分點;貸款撥備覆蓋率191.82%,較年初下降9.24個百分點。

  “2014年1月-9月,受經濟增速放緩、産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授信客戶面臨經營不暢、利潤下滑、融資困難等問題,導致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斷裂、無力還款等情況,本行資産品質受到一定影響”,平安銀行在三季報中指出,“報告期內,受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企業間存在的聯保互保關係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融資能力下降,出現貸款逾期、欠息情況,關注類貸款有所增長”。

  平安銀行還表示,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零售貸款(含信用卡)、製造業和商業,佔不良貸款總額的99%,其餘行業不良貸款率較低。其中零售貸款(含信用卡)不良貸款增加較快,“主要是本行主動進行了資産結構調整,減少低風險、低收益的貸款,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增加了信用卡、汽融、新一貸等收益較高的産品,總體風險可控”。

  國泰君安報告指出,平安銀行第三季度加大核銷力度,核銷25億元,如果加上核銷,不良貸款凈生成率上升19個BP至1.3%。此外,該行三季度關注類貸款生産速度加快,新增65億元,預計資産品質仍將繼續承壓。

  但是多數機構的分析相對樂觀,“雖然該行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增加9個BP,但是公司貸款品質優化明顯,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19個BP,受鋼貿行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及主動業務政策和結構調整等影響,零售端經營貸、車貸和信用卡風險加大,關注類貸款有所提升,但仍屬可控”。

  招商證券預計,平安銀行全年不良貸款率可以控制在1%左右。

  “分季度來看,第三季度該行的不良貸款凈生成率從二季度的1.4%繼續上升至1.53%,但和此前從0.75%上升至1.4%相比,上行速度放緩”,民生證券稱。

  國有大行的情況也大致相同。按照貸款五級分類劃分,建行截至三季度末的不良貸款餘額1053.2億元,較上年年末增加200.56億元;不良貸款率1.13%,較上年年末上升0.1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34.47%,較上年末下降33.75個百分點。

  “其中並表巴西BIC銀行增加不良貸款54億元,剔除此影響後,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07%,較今年年初上升8個BP,處於合理水準。截至9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為234%,撥貸比2.64%,顯示撥備充足”,招商證券分析。

  申銀萬國稱,該行年化信貸成本率環比上升20個BP至0.72%,撥備覆蓋率環比下降14.4個百分點至234.5%,撥貸比上升6個BP至2.65%,均顯示撥備充分。

  非銀行金融機構

  日子同樣不太好過

  同樣受累于中小企業經營困境和鋼貿等行業陷入危機等因素,非銀行金融機構或類銀行機構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有媒體報道稱,據優選財富投資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份,2014年共登出融資擔保公司100余家,從地域上看,廣東、山東、廣西為重災區。

  央行發佈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14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591家,貸款餘額9079億元,小貸公司貸款餘額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別為,江蘇省1144.18億元、浙江省916.04億元、重慶市688.74億元。

  這些地區,多為不良貸款的多發地。“銀行在江浙地區、珠三角地區的放貸比原來謹慎了很多,催生了小貸公司業務的增多。”

  然而,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風險偏好高於銀行的非銀行機構,正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和壓力。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為止,2014年被曝出兌付危機的房地産類信託項目高達十餘款,涉事金額至少達33億元。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飽受爭議的P2P行業。有媒體報道稱,2013年P2P行業壞賬率在3.5%-5%之間,個別網貸平臺甚至超過6%。一家規模比較大的P2P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相對於銀行,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數據模型,以此來控制風險。但事實上,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偏好,使得P2P控制不良貸款的難度比銀行要高很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