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卡換“芯” 應該銀行買單

  • 發佈時間:2014-10-22 07:20:03  來源:深圳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相信昨天不少人都檢查了一下自己的銀行卡,看看到底是磁條卡還是晶片卡。因為多家媒體都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銀行卡換“ 芯”工作正在加速,根據央行部署,10月底前全國POS機將關閉晶片銀行卡降級交易。而從明年開始,在經濟發達地區,新發行以人民幣結算的銀行卡應為晶片卡。

  目前全國銀聯磁條標準卡存量高達34.42億張。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晶片卡累計發卡量突破10億張。在34億多張磁條卡 VS 10億張晶片卡的情況下,使用功能受限的卻是多數人,這樣的“效率崇拜”值得商榷。服務升級是好事,但完善的服務應該包容消費者的多樣性,允許有人是技術的落伍者。

  早在2011年,央行就定了推進晶片卡應用的時間表。其間銀行確有開展換卡工作,但並沒把進度和影響提前廣泛告訴大眾。這不禁令人想到微軟對XP系統退役的處理。今年4月8日,服役13年的XP系統正式退役,但微軟2008年就開始停止供貨,並將消息週知天下,苦口婆心勸客戶升級。而筆者今年5月信用卡到期,銀行寄來的新卡仍然是一張磁條卡。這讓人疑惑,推廣晶片卡,銀行是急還是不急?

  如果去銀行換卡,則會遇到另一件煩心事。銀行要收費,有的甚至高達四五十元。晶片卡的最大好處是安全,不易被複製盜刷,其次是晶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多種資訊。好東西誰都喜歡,但好東西也是要花錢的。據測算,將終端改造、制卡等費用平均到每張IC卡上,通常一張卡片的成本價在30元至50元之間。這個錢誰來掏?其實,最簡單的衡量標準應該是,誰受益誰掏。

  表面上看,銀行卡的使用者是消費者,換卡使之享受到更安全的刷卡環境及更多金融服務,應由消費者買單。銀行收費估計也是這個邏輯。但別忘了,銀行也在享受好處,而且受益更大。消費者把錢交給銀行,銀行就有責任保證這些錢的安全。銀行的盈利模式是吸收存款去放貸以賺取利差,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是銀行的立身之本,提供沒有安全缺陷的銀行卡就是責任。此外,晶片卡還有利於銀行的業務拓展。晶片卡還具有小額支付功能,可以開展其他金融業務,比如做成公交卡、社保卡、公積金卡,公共自行車卡等。銀行的換卡成本是基於目前規模來計算,而這個成本可以隨著業務拓展和規模上升而攤薄。

  央行曾表示,銀行是否對換卡客戶收費、具體收費數額是多少,將由商業銀行自定。對於存量巨大的磁條卡,將採取自然淘汰的方式。鋻於行政效力更有效,有人建議,由監管部門立下規定,這筆成本由銀行買單。即使如此,銀行也可能把事情辦得拖拖拉拉。

  其實,要讓銀行積極起來也簡單,那就是讓其在盜刷損失上真正負起責任來。在盜刷案件中,由法院判決的銀行賠付案件並不多,這才是影響銀行卡升級推進力度的真正原因。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曾指出:銀行作為金融服務單位,明知道磁條卡有安全隱患,有安全缺陷,但由於成本的問題不願意消除這種缺陷,給金融消費者造成損失,不僅要承擔一般的賠償責任,而且根據《侵權責任法》,還要進行懲罰性的賠償。這一條落實了,相信銀行會求著消費者去換卡,而費用也不會是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