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再喊“存貸比”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0-08 03:52:2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原本幾十億的理財産品計劃已經取消;重新設置了到期時間點;拉存款的壓力又大了……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説:“我們現在理財産品的起息日都提前到9月底了,基本沒有10月初起息的産品。”

  日前,中國銀監會、財政部、人民銀行共同發佈《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簡稱236號文),對商業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管制。

  236號文下發1個月後,記者採訪了多家股份制銀行,多名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236號文在一定程度約束了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使得銀行存款壓力陡增。

  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接受中華工商時報採訪時表示,利率市場化階段下,存款和理財(廣義)雙軌發展,二者可以相互轉化。理財市場應該走市場化定價趨勢,資金按風險收益分配,通過科學的考核方式而不僅僅是行政性計劃手段解決商業銀行月末、季末存款衝時點的問題。

  “衝時點”源於貸款衝動

  “236號文是在現有金融環境下的現實選擇。”某國有股份制銀行人士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為了解決銀行“衝時點”問題,規避市場資金價格波動,取消“存貸比”就可以了。但監管部門為了更有效地控制銀行信貸投放規模,遲遲不肯取消存貸比指標。這一方面説明在利率市場化實現前(主要指存款利率市場化),在資金成本受到管制的情況下,中國銀行業仍然有通過做大規模獲得盈利的衝動,需要通過存貸比指標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再次證明實行多年的存貸比考核指標需要根據市場的發展進行調整,應該逐步把結算性同業存款等穩定的同業資金納入存貸比存款項目計算,適當擴大存貸比分母,通過科學的考核方式而不僅僅是行政性計劃手段解決商業銀行月末、季末存款衝時點的問題。

  銀行存款“季末衝時點”已經有5年多時間了,且更趨嚴重,已成為中國金融“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113.61萬億元,比5月末增加3.79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2.19萬億元,創下2008年以來單月增長僅次於2013年3月份(4.22萬億元)的第二高紀錄。但7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隨即下降到111.62萬億元,減少1.98萬億元,創下2008年以來單月存款減少的最高紀錄(以往最高的是2014年1月末比上年末減少0.94萬億元)。這再次使銀行存款“季末衝時點”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實際上,商業銀行存款衝時點的目的是保貸款的較高增長。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表示,擴大貸款投放,不僅因為貸款高於存款的利差是商業銀行擴大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因為貸款有利於維護客戶關係,擴大中間業務收入。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穩增長”抑制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各家銀行貸款投放的多少還是維護與地方政府關係、爭取公有資源的主要砝碼,因此,商業銀行普遍存在擴大貸款的衝動。

  但在我國,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依然受到貸存比不得超過75%的限制。從2008年底開始,為配合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商業銀行的貸款高速擴張,到2009年一季度,不少商業銀行的貸存比就出現了問題,迫使其採取非常措施突擊爭攬存款,由此拉開了存款季末衝時點的大幕。而存款之所以在季末衝時點,而非每個月末都衝時點,主要是因為目前各方面對商業銀行存貸款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季度為主,特別是作為上市公司的銀行,按照規定需要每個季度披露一次資訊,這對季末達標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衝時點”情況有多嚴重?

  其實,加強對商業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的管理,銀行和市場已經有所預期。據銀監會有關部分負責人介紹,2014年7月,銀監會在年中工作會議中已經對上半年表現比較突出的“衝時點”問題提出了警示和監管要求;在8月初發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專門提到“受表外理財集中到期、同業業務擴張等因素影響,季末存款‘衝時點’現象較為突出”;8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需要“約束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衝時點’行為”。

  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對於月末存款偏離度超過3%的銀行,自下月起連續暫停準入事項3個月以上;對於一年之內月末存款偏離度兩次超過3%的銀行,適當降低其年度監管評級。

  中金公司研報測算顯示,上市銀行模擬平均存款偏離度達4.4%,其中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分別為4.4%、4.8%、2.4%,在主要上市銀行中,中國銀行、光大銀行存款波動最小,而交通銀行興業波動較大。

  此外,據央行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國內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增速波動明顯。

  存款偏離度旨在限制每季末存款的大幅波動,擠壓數據水分,同時降低銀行變相高息攬儲的成本和行銷費用,引導資金利率下行。業內人士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以往,為完成月末、季末時點存款,特別是為實現“存貸比指標不得超過75%”的監管紅線,月末、季末時,各商業銀行存款大量擠入,但月初、季初又迅速流失,容易造成銀行流動性管理困難。在季度末,除了存款迅速流入流出帶來流動性管理壓力外,根據央行規定,銀行還需按照季末時點存款數繳存存款準備金,導致流動性管理缺口,從而引發市場資金價格波動。因此,存款偏離度指標的推出,對於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衝時點行為,加強流動性管理,平滑市場資金價格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取消貸存比的可能性大增

  即使有存款偏離度的指標,商業銀行也並不能放棄“想盡辦法增加存款”。原有的季末考核、月末考核很有可能“提早”“拉長”,存款的波動很有可能從以前的“時點波動”變為“波段波動”,銀行一線拉存款的壓力不但沒有緩解而且勢必加大。

  某國有股份制銀行人士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説,不允許通過理財産品倒存的要求,最終會導致銀行將理財産品到期的時間點平均設置,改變現有月末、季末集中到期的運作模式,以規避月末、季末存款偏離度過大的現狀。然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銀行通過理財産品管理鎖定資金的難度。

  記者先後查詢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等網銀的理財産品資訊發現,近期銷售的理財産品,起息日均在9月底。某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以往月末理財産品基本能沉澱為存款,現在直接就買為理財了,存款壓力很大。

  此外,上述人士還提出,存款偏離度指標將使銀行更注重日均存款水準考核,一般存款負債的波動性將得到緩和,但未必能降低融資成本。在市場化環境下,依靠成本定價僅僅是産品或服務提供方的最初報價方式,最終成交價格需要供求雙方共同確定。因此,通過控制存款成本從而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的很有可能僅僅是監管機關的一廂情願。更何況,僅僅依靠控制“衝時點”就使銀行負債成本降低,也顯得稍有些不太充分。

  很多銀行從業人員也表示,236號文可能會使信貸萎縮問題變得更嚴重。“衝時點”時代的終結意味著貸款量將被壓縮。而按照“稀缺商品價高者得”的原理,企業融資成本恐怕無法下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