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鈕文新:央行應降準而不是SLF操作

  • 發佈時間:2014-09-23 08:34: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9月16日有消息説,央行在當日收盤之後,對五大商業銀行實施5000億SLF(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分析説,其性質類同基礎貨幣的投放,近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這一資訊尚未獲得央行肯定或否定,但筆者認為,真實的概率很高。

  與降準0.5個百分點相比,5000億SLF操作當然是基礎貨幣投放,規模也大體相當,但性質依然存在差異。第一是期限差異,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是長期的,而SLF是短期的。第二是指向差異,降準屬於無特定指向的基礎貨幣投放,而SLF是有指向的,它投向特定金融機構。第三是主動與被動的差異,降準是央行主動性調控,而SLF則屬於被動型投放,它是商業銀行主動申請的結果。第四是抵押差異,降準屬於無抵押貨幣投放,而申請SLF的金融機構必須提供央行認可的抵押物。第五是成本差異,降準對商業銀行而言成本僅僅是法定存準利率1.89%,但SLF屬於抵押貸款,利率由央行和商業銀行商定,商業銀行向央行支付的借貸利率恐怕會遠高於1.89%。第六是透明度差異,降準必須公開,但SLF不一定公開。

  基於上述差異,除了都屬於貨幣投放之外,不能簡單地把SLF類同於降準。也正因為上述差異,央行應當降準而不是SLF操作。原因如下:

  第一,商業銀行缺乏的是長期流動性。如果央行所投放的資金性質都是短期性質,那客觀上就是變相緊縮。就算央行保障市場商業金融機構短線資金需求,但對商業銀行而言,必定走向存貸款期限的錯配,同時迫使商業信貸短期化。這不僅會放大中國實體經濟的風險,同時也會阻礙政府項目目標的實現。

  第二,央行認為,法定存準率的不斷提高,是為了對衝央行的外匯佔款。如果這一説法切實,那央行購匯同時提高存準率,這還算是“鎖長放長”,放與收的資金性質還算匹配。但現在,外匯市場購匯義務多由商業銀行完成,鎖定的是長線資金,而所能獲得的都是央行投放的短期資金,這對商業銀行而言,付出與獲得的資金性質錯位。

  第三,由於央行構建了存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的“基準利率雙軌制”,它為貨幣投機留下了很大的利差空間,這使得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爆炸式膨脹,從而大幅弱化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穩定性,而且長線資金越來越少,迫使商業銀行加大資金流動速度,加大杠桿率。

  基於上述原因,央行只有降準才可以彌補商業銀行流失越來越多的長線資金,只有降準才能讓商業銀行更好地在外匯市場發揮做市商的作用,更有效地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只有降準,中國的經濟風險才可能降低。

  目前,中國28萬億元的基礎貨幣發行,有22萬億元被央行鎖定。商業銀行、實體經濟不得不通過放大金融杠桿以滿足流動性需求。我們的金融週轉速度太快,這對一個以實業為本的國家而言,是不適宜的。

  央行當下最該做的事情是:提高M0,抑制M2,這才是去杠桿操作。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加大股權融資比例,而這又有賴於貨幣政策的積極配合。

  (鈕文新 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