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國有銀行中期盤點:中行業績墊底盈利能力最低
- 發佈時間:2014-09-05 09:25: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田燕
當工行、農行和建行站在千億之上俯視的時候,中行的中期業績還只有不到900億元,其盈利能力也在四大行中最低。更讓人擔憂的是,受到網點規模和客戶結構的制約,長期以來中行的存貸比都接近監管紅線。中期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中行的存貸比高達72.29%,在16家上市銀行中倒數第二,僅略好于交行的72.37%,接近商業銀行法規定的75%紅線。同時,中行的資産品質惡化明顯,不良貸款半年增加額超過去年全年。
這些悲觀的數據也反映在中行的估值之中,中行的市凈率只有0.7782倍,遠低於農行的0.8853倍、建行的0.9573倍和工行的0.9130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預計,中行下半年資産品質將繼續下降,可能削弱核心利潤的增長率。
在經歷了幾年的戰略搖擺之後,已居末位的中國銀行重新選擇業務重心向海外傾斜,這是否能夠讓中行奮起直追?對於中行的新管理層田國立和陳四清而言,還是一個待解的未知數。
盈利能力四大行最低
作為第一家交出中報的國有大行,中行的利潤增幅保持11.15%的兩位數增長,僅低於農行的12.65%。對於這一增速,履新行長的陳四清坦言稱“的確來之不易”。但是,中行不僅在凈利潤絕對額上繼續墊底,而且其盈利能力也在四大行中最低。
中報顯示,上半年,中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7.24億元,農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0.32億元,建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6.62億元,工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1億元。
盈利能力方面,中行的差距更為突出。對比年化凈資産收益率(R O E)指標,農行的盈利能力最高,建行其次,中行倒數第一。中報顯示,中行年化凈資産收益率(R O E)僅18.99%,農行、建行和工行的年化R O E分別為23.79%、23.71%和22.53%。年化總資産收益率(R O A)指標,中行同樣倒數第一。中報顯示,中行年化R O A僅1.27%,農行、工行和建行的年化R O A分別為1.36%、1.51%和1.65%。
與差距明顯的利潤指標相對應的是,中行的總量規模與農行和建行不相上下,貸款規模甚至超過農行。截至6月末,中行、農行、建行和工行的總資産分別為154690.96億元、160066.12億元、163997.90億元和203036.77億元。中行、農行、建行和工行的存款分別為111905.69億元、128095.04億元、129569.56億元和157283.32億元。中行、農行、建行和工行的貸款分別為84245.95億元、78409.07億元、91906.01億元和106461.15億元。
“中行的利潤差距主要在於,相對於其他大行資金成本高、凈息差小。6月末,中行貸款餘額超過農行將近6000億元,但農行2094.38億元的利息凈收入,比中行的1566.75 億元,多了500多億,超過1/3,這主要得益於農行遠超中行的凈息差。”一位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行一直有半壁江山在海外的説法,國內業務一直與其他大行有所差距,尤其是在網點規模、客戶結構上,這也導致其存款結構相對較差,資金成本高於其他大行。
標準普爾也表示,中國國內利率自由化令中國銀行國內業務的凈息差承壓,大體抵消其香港和海外業務凈息差上升的作用,稀釋整體凈息差的改善程度。中行半年報也承認,受市場利率提高等因素影響,本行人民幣資金成本同比有所上升。
存貸比接近紅線攬儲壓力仍大
對於曾經半壁江山在海外的中行,國內業務一直是公司的短板,網點規模少,存款結構差,存貸比長期居高不下。
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中行的存貸比高達72.29%,在16家上市銀行中倒數第二,接近商業銀行法規定的75%紅線。中期數據顯示,農行、工行和建行的存貸比分別為61.21%、66.30%、70.93%。
長期以來,存款成本高、存貸比高是制約中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中行表態看,下一步的思路是,將加大存款拓展力度、控制資金成本、加快中間業務發展、進一步鞏固國際化、多元化的業務優勢,同時還將加快實施網路金融戰略。
一位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過去中行負債來源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海外業務和大中型企業,但現在大家爭的都是零售業務和政府資源,網點少的中行在這兩方面的短板,短期很難追上。
中期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説法。截至6月末,存款總額111905.6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927.83億元,增長10.82%。雖然中行存款增長較快,但存款結構明顯較差。中期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中行企業存款平均餘額41834.64億元,中行儲蓄存款平均餘額35466.46億元,成本較低的儲蓄存款佔比45.88%。同期 ,農 行 企 業 存 款45982.63,農 行 儲 蓄 存款71982.85,儲蓄存款佔比61.02%,工行的儲蓄存款佔比49.34%,建行的儲蓄存款佔比47.26%。
存款結構差、儲蓄佔比低的直接後果就是資金成本高、凈息差小。中期數據顯示,中行凈息差最低,農行資金成本最低。農行、建行、工行和中行的凈息差分別為2.93%、2.8%、2.62%和2.27%。
半年不良貸款增加額超去年全年
中國銀行的資産品質壓力也在加大,中國銀行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不良貸款總額858.6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5.89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增加規模。
“從行業上看,新發生不良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業,比如鋼貿、航運和一些中小企業貸款。從地區上看,新發生不良主要集中在外向型經濟主導的沿海地區。”主管風控的中行副行長張金良介紹稱。在張金良看來,中國銀行之所以有如此資産品質的變化情況,是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在銀行體系中的體現和反映,“目前中行的資産品質仍處於合理區間之內”。雖然1.02%的不良比率仍略低於目前銀行業1.08%的不良率的平均水準,但也顯現了中國銀行當下所面臨的不良反彈的現實壓力。
對於如何控制資産品質壓力,中行行長陳四清開出的藥方是“未雨綢繆”、“見微知著”、“亡羊補牢”。但是,對於陳四清來説,這並非一件易事。民族證券判斷,隨著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未來中國銀行不良貸款仍存繼續上升的壓力。高盛表示,若加入160億元人民幣被減值或出售的不良貸款,中行上半年本土的不良貸款凈形成率達93個基點,高於該行預期的55個基點。
重回海外能否翻身?
讓中行管理層糾結的還有,如何平衡境內和境外業務的關係。
曾經半壁江山在海外的中行,在肖剛執掌期間曾將業務重心向國內轉移。肖鋼在2010年曾如此表示,“中行在調整國內和海外業務比重,今後外匯資産佔總資産比重會下降,來自海外的收入和利潤佔全集團比重也會下降,但這一比例始終會保持在20%以上。”
在2008年末啟動的四萬億大投資中,中行抓住機會,投入巨大信貸資源“重倉”國內業務。這一思路的調整也在中行的數據中有所體現:2004年,中行海外資産佔比為52.89%;2005年,這一比例降為40.6%;2006年,中行海外資産佔整體集團資産比重只為23.5%,海外機構營業利潤貢獻率為37.1%;2007年,這一比重再次下降,分別為22.6%和32.5%;而在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一比重僅為24.8%和7.2%。2012年,中行海外機構資産總額和稅前利潤在集團中佔比分別為23.52%和18.62%。
但這種業務戰線向國內收縮的思路也遭到了一些質疑。一位中行人士對記者説,中行因為此前長期在海外發展,所以對國內網點的開發不如其他銀行,而網點正是銀行吸收存款業務的基礎。
對中行而言,重新提升海外業務比重,已經成為其確定的目標。在中報業績發佈會上,陳四清再次提及海外業務對於中國銀行“一體兩翼”戰略之重,以做到“境內業務境外做,境外業務境內做”。
這一戰略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海外資産總額為7652.90億美元,佔集團資産總額比重27.73%;實現稅前利潤44.12億美元,利潤貢獻率22.22%。
但是,在海外業務的發展上,中行也面臨著來自工行等競爭對手的壓力。與中行新設網點的內生式增長方式不同,工行的並購和申設機構並舉的國際化擴張速度更快。中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工行在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31家機構。境外機構總資産2324.7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11.1%,稅前利潤15.1億美元,同比增長41.1%。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