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各大銀行否認“發文放鬆限貸”傳聞

  • 發佈時間:2014-08-18 03:34:1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楊群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一份不明出處的所謂“滬上某大行剛剛下發的房貸新政文件”,自上週六晚間開始流傳于網路,昨天更是持續發酵。因為其中對首套房認定條件的放寬定義,被引申理解成“上海在一線城市中首個嘗試放鬆限貸”。記者多方了解,截至發稿前,沒有任何銀行官方證實與該網傳房貸文件有關。

  滬上各大銀行紛紛否認傳聞

  眾所週知,前幾年國內房地産市場過熱,管理部門、地方政府和銀行,通過“限購”和“限貸”進行調控。隨著近來房地産市場降溫,國內有部分城市鬆綁“限購”,但上海未在其中。不過,上週末流傳的這份“某銀行文件”,則引發市場猜想:上海市場是否會另辟蹊徑,不放鬆限購令,而是選擇在“限貸”上由銀行松一松,以穩定樓市?

  記者多方求證,滬上各大銀行紛紛否認該文件出自本行。從網傳文件看,該文件更像是一個內部流轉文件而非正式文件。另外,文件上寫著,“主送大客戶一部、浦東分行、自貿區分行、各城區行、縣支行、營業部”。哪家大銀行同時擁有這些部門?建行被認為最接近上述情況。不過,建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明確否認。

  隨後,工、農、中、建、交,以及上海銀行、浦發銀行等各大銀行,都否定與自己有關。有銀行人士還指出疑點,認為該文件格式有問題,非常不規範。另一名大銀行人士也認同此説法。

  然而,儘管各銀行一再對此否認,一些房産仲介則説得信誓旦旦,稱“這是一份銀行內部流轉文件,還只是草稿,和正式文件不同”,但實際操作上會作為依據,略有放鬆。

  網傳“松貸範圍“其實很小

  且不説網傳文件真假,先推敲其中的內容,不難發現,該“文件”真正的適用範圍非常有限。

  記者研究這份流傳甚廣的“文件”發現,之所以讓市場“激動”了一下,是因為該網傳文件中對首套房的認定條件有所變化,這也是一些輿論認為是對“限購”鬆綁的所謂依據。對於首套房認定,該網傳文件中至少涉及兩條:一是對於因公調動工作單位而遷居本市的,原所在地住房貸款已結清,現具備本市購房資格,在本市首次購房申請貸款可認定為首套。二是對於本市戶籍居民,現家庭名下無自有住房,且在2011年1月房地産調控政策出臺前發放的購房貸款(2筆及以下)現已全部結清的,現具備本市購房資格,在本市首次購買自有住房申請貸款可認定為首套房貸款。另外,對於居民家庭僅有一套自有住房或無住房,名下購房貸款已全部結清的,現具備本市購房資格,在本市購房申請貸款可認定為二套房貸款。

  逐條仔細分析,第一條針對的根本不是上海的主體購房群體,而是少數因公調任上海、且外地購房貸款已結清的人士,更何況還要具備本市購房資格,則要再參照相關的在本市居住、就業、交稅、繳金等指標,這一類人本來就是少數。第二條雖針對在2011年調控政策出臺前有過2筆及以下貸款的本市戶籍居民,是市場解讀“認房不認貸”的重要依據,但其前提是此前貸款全部結清,而且目前家庭名下無房,且在本市首次購房,這在實際中數量也是很少的。大部分此前有過兩次及以上貸款記錄的本市居民家庭,很少會已將所有房産出售。

  網傳文件中,對於首套房可享受的利率優惠也有苛刻的前提:首套房最低可享基準利率的八折,而享受八折要求客戶在該行金融資産必須大於等於貸款總額的80%。根據這種表述,假設你符合在上海購買首套房的條件,購買一套總價為200萬的房子,首付三成即60萬,貸款140萬,享受優惠利率的前提是,在該銀行擁有至少112萬的金融資産。正巧符合上述所有條件的購房者實在為數不多。

  可見,即便網傳文件是真,實際操作中真正可以享受該政策的適用人群也非常小,現在説上海限貸鬆綁為時過早。

  值得注意的是,網傳文件在事由説明中提到,此次明確個人房貸首套、二套認定標準,是主要適用於經“一樓一策”差別化信貸政策準入的該行個人房貸“合作樓盤”。可見,並非所有購房需求都適用於這種認定範圍,而只是少數購買特定樓盤(即與該銀行有合作的樓盤)的客戶,又恰好符合上述所有條件的,才能享受首次購房相關政策優惠。有業內人士因此分析,與其説是放鬆限購,不如説是銀行助力合作樓盤開發商促進新房銷售量,以回籠資金。因為相比于不良率較低的個人房貸,在另一頭,開發商與銀行之間的開發貸,則是在樓市下行時銀行更大的違約風險壓力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