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劉澤中貸款記——一個農民“貸款難”的典型樣本

  • 發佈時間:2015-06-08 08:17: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5月的一個清晨,劉澤中站在道觀的平臺上眺望遠方的青山,他的核桃林就在那片雲霧之中。 李坤晟 攝

  如果讓劉澤中再選擇一次,他不會選擇在老家的荒山上種什麼核桃。在奉節縣城和重慶城區買幾套房子,安心經營自己的道觀比什麼都好。

  42歲的劉澤中是道教正一派萬法宗壇第31代玄裔弟子。這兩年,除了陪伴住在山上的母親,劉道士很少有心情留宿在海拔1300多米的道觀裏。因為他的另一項事業——返鄉創業,走得實在艱辛。

  穿上道袍之前,劉澤中算得上一名成功的農民工。1989年,16歲的劉澤中從夔門順江而下,在湖北宜昌開始自己的打工生涯。在回鄉前,劉澤中在浙江寧波已有了自己的汽車修理廠和物流公司。

  為照顧年邁的父母,劉澤中2010年回到家鄉奉節。修葺家鄉山上的道觀是母親長年的心願。於是,他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這座道觀的經營權,並對之進行了修繕,自己也順理成章入了道門。

  闖蕩歸來的劉澤中注意到,當地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種上了臍橙,500米到700米主要種植中藥材,而700米以上多是荒山。通過考察,劉澤中決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荒山上種植核桃。

  劉澤中選擇種植核桃,主要因為核桃對種植精細程度要求不高。如果自己能把荒山利用起來,還可以請山上的留守老人幫忙看護,給他們發一份工資,也是一件善舉。躊躇滿志的劉澤中萬萬沒有想到,兩年後,自己碰了無數壁吃了無數虧,成了傳説中“貸款難”的受害者,境況窘迫得差點連電費都繳不上。

  銀行告訴他,種植業沒有前途

  劉澤中第一次有貸款需求是在2013年的五六月份。當時,他已流轉了1500畝土地,種植了200畝核桃樹苗,還播種了50畝核桃種子。前期投資將近400萬元。

  劉澤中合計了一下,接下來平整土地、鋤草、種植、化肥、農藥種種花銷加在一起,如果能貸到300萬元貸款,工作會非常順利——要是他知道未來兩年中,各種折騰之後自己才總共貸到20來萬元,絕不會這麼好高騖遠。

  劉澤中先找到中國農業銀行奉節支行,這是他公司的開戶行。聽説貸款不容易,他通過在行裏做主管會計的朋友跟信貸部打了招呼。信貸部主任接電話的時候很客氣,讓他放心去。劉澤中開上自己的福田小貨車,興衝衝趕了一個多小時山路從道觀到了縣城。

  剛坐定,信貸部主任就問他是辦個貸還是企業貸。聽説是做核桃種植的企業貸款,電話裏沒有問題的主任立馬拒絕了他。原因很簡單——農業是高風險産業,企業貸基本不考慮種植業和畜牧業。

  信貸部主任告訴劉澤中,如果他有不動産抵押,可以考慮個人貸款。劉澤中的朋友謝清蘭就以自己的四套住宅和一個門面房作抵押貸了120多萬元。這位身家千萬,只有小學文化的謝老闆跟劉澤中一樣,早年外出打工,如今返鄉創業,而且都選擇了農業。

  謝清蘭抱怨自己的房産價值遠不止這120萬,但劉澤中連讓銀行佔便宜的資格都沒有。返鄉後,他在修葺道觀上花了很多資金,並沒有在縣城或者重慶主城區多買幾套住房。而這座當地還算聞名的道觀,他只擁有經營權,産權屬於國家,不能抵押。

  初次受挫的劉澤中心態很平和,雖然有些失望,但想銀行有銀行的規章制度,自己應該理解。出門時,信貸部主任告訴他,如果確實需要錢,可以考慮找擔保公司貸款。

  第二天,劉澤中帶著材料去了縣政府旁邊的興農融資擔保公司。重慶興農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是由重慶市國資委牽頭組建的全國第一家專司農村“三權”抵押融資的國有企業。在公司的網站上寫道,公司以盤活“農房、農地、林地”産權等這些“沉睡的資産”為業務主要突破口,通過“三權”抵押融資,服務“三農”發展。但擔保公司同樣乾淨利落地拒絕了他,連理由都一樣:沒有不動産抵押,不能考慮貸款。

  垂頭喪氣的劉澤中回到山上。期間,他找朋友借了幾萬元週轉。到了七八月份,劉澤中再次下山。這次他找的是奉節縣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據他説,信貸部的領導論輩分還和他有點親戚關係。親戚挺幫忙,熱心介紹了行長跟劉澤中認識,還帶了信貸員去他的核桃林實地考察。

  但考察結果不盡如人意。對方問:如果樹死掉了怎麼辦?搞這個太危險。這次劉澤中做了準備。舅舅有條3000噸的貨船,在長江上跑貨運,答應拿這條船幫他做抵押。但銀行依然不認可。對方直接告訴他,做種植業不現實,沒前途。

  病急亂投醫,“小額貸款公司”其實是仲介公司

  無奈之餘,劉澤中暫時放棄了從國有金融機構貸款的念頭。發現自己面臨連電費都交不起的困境,回想起以前有錢時光的劉澤中頗多感嘆。“我不能給媽媽講,老人會擔心。更不敢讓土地被流轉的老百姓知道,那就直接炸鍋。”

  劉澤中開始留意車窗前花花綠綠的小卡片,上面印著許多小額貸款公司的電話。劉澤中撥了七八個電話,大部分都沒有結果。

  直到2014年9月份,一個來自重慶的電話讓他看到了曙光。對方不知從哪兒得知他缺錢的資訊,表示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我説能承受一分五厘的利息。他説沒問題。只要交9800元的服務費,3年以內,隨時貸款。”

  雪中送炭!電話那頭的業務員簡直比自己親娘還親。但劉澤中沒注意到這家叫一比多的公司網站上的冗長介紹“全國領先的整合網路行銷的一站式第三方內貿電子商務平臺”。這個疏忽讓他吃了大虧。

  一比多公司坐落在重慶金融企業最為密集的解放碑。劉澤中花了4個多小時開車到了重慶,為了體面些,這次他開的是自己的商務車。走進公司,他看到一個很大的行銷平臺,忙碌的工作人員在不停地給類似自己的客戶打電話,問是否需要貸款。這一次,他“接地氣”地表示希望能儘快貸到20萬元,以解燃眉之急。

  在收取9800元的服務費後,對方承諾貸款將在五個工作日到位。隨後,工作人員把他帶到一家名為上海夸克的金融信貸公司。劉澤中這才明白,一比多只是一家仲介公司。

  夸克公司很快派出一名業務員到劉澤中的核桃林實地考察,還核實了他的營業執照、公司電話等一系列資訊。四五天后,對方讓他儘快到重慶簽約。

  再次來到重慶,劉澤中被夸克公司要求先交1000元“保險費”,然後,信貸員拿出了合同。瀏覽一遍,劉澤中嚇了一跳,原本説好的20萬元,變成了5萬元。一分二厘的利息的確不高,但還要繳納7800元的服務費,每個月還有1500元的保險費。算下來,相當於三分多的利息。

  “不是20萬元嗎?”

  “我們公司從來沒有承諾過20萬元。經過評估,只能貸5萬元。”

  劉澤中氣憤自己被擺了一道,轉身去一比多公司“興師問罪”。人家很客氣地告訴他:公司提供的是平均監測服務。雖然這次利息高了一點,下次提供的貸款可能只有幾厘的利息,平均下來是差不多的。這次夸克公司只貸了5萬元,但還會幫他聯繫別的公司。

  劉澤中帶著5萬元回到奉節。但轉眼一個月,一比多再沒“監測”到一筆新的貸款,急得他每天打電話催。終於,對方又找了一家貸款公司。讓他趕緊再上一趟重慶。

  這次劉澤中貸到了8萬元。對方要一分五厘的利息,算上雜七雜八的手續費,在兩分三左右。但這家公司厚道地沒要保險費。於是,這家公司在劉澤中眼中很有些良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