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建行攜500億資金入陜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4-09 17:11:4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4月9日,由陜西省政府和中國建設銀行共同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投資推介會在西安拉開帷幕。這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年初來陜視察期間強調的“找準切入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的一個重要舉措。

  “五個新起點”——承載絲路繁榮的新使命

  “那裏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站在這裡,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嫋嫋孤煙。”習近平總書記年初在陜西的演講,既有對絲綢之路最美好的記憶,同時也是最具前瞻性的發展戰略的設計謀劃。

  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告訴記者:“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中國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重大戰略之一,對我國進一步向西開放,與周邊國家加深政治互信,加強經濟互補優勢轉化,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投資推介會,旨在搭建起一個新的投融資平臺,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對接陜西重點建設,更好地服務陜西儘快打造交通物流新起點、科技創新新起點、産業合作新起點、文化旅遊新起點、金融合作新起點。”

  “五個新起點”,描繪了一幅陜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繁榮和騰飛的新畫卷。

  記者在此次投資推介會現場見到,建設銀行集團簽約西鹹新區建設基金等兩個項目230億元;牽頭引進保險資金簽約基礎設施、能源以及民生等領域7個項目260億元,總簽約近500億元。同時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基礎設施、能源、環保、文化等領域安排超過1000億元資金需求項目進行具體對接。

  下一步,建設銀行根據陜西“十三五”規劃中的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需求,將籌劃設立總行級西北投資銀行資産池,在未來三年再投融資不少於1500億元。這次政銀強強合作,為陜西省“絲路新起點”以及“十三五”計劃等重要戰略規劃涉及的重大項目融資、新興産業發展、經濟結構調整與産業升級、國有資産管理與國有企業改革以及民生工程實施等,提供了全方位、便捷優惠的金融服務。

  據介紹,2015年,陜西納入重點建設的項目有372個,總投資達24510億元人民幣,年度投資達2808億元。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奠基工程,如此大的資金需求,僅僅依靠當地金融機構難以實現,必須實現融資的多元化。

  中國建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告訴記者:“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為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為我國銀行業在新常態下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9月開始,建設銀行就專門成立了有關工作小組,並派專家來陜西對接有關項目。去年12月,建設銀行專門就“引資入陜”進行具體部署,充分發揮傳統優勢,在積極增加傳統信貸業務的同時,目前已著手開展引入保險、信託、證券、基金及金融租賃公司等資管管理機構的前期準備工作。到去年三季度末,建設銀行已在全省範圍內收集融資項目165個,融資總需求3191億元。經遴選後確立有效融資需求1049億元,並已與多家資管公司、信託租賃機構進行了前期對接,先後推介了涉及鐵路、高速公路、水利、能源、文化産業與民生、科技創新于戰略性産業培育、房地産、城市新區建設等方面共50個大項目。推介會當天,成功促成簽約意向468億元。建設銀行已經建立常態化項目庫,及時收集資訊,各資管機構提出目標客戶與風險偏好,建設銀行據此推薦項目,定期發佈資訊,常態化進行項目推介。

  “增長極”——政銀強強聯合的發展契機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投資推介會。僅從會議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出,西安已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關注的眼光。

  記者發現,推介會上,不僅邀請來了國內保險資管、信託、保險、證券、基金及租賃公司的100多名高管,還吸引了海內外近百家大型資産管理機構高管參會。此次政銀企共同聯手,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基礎設施、能源、環保、文化等領域安排超過1000億元資金需求項目進行具體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從西安匯聚起強大的能量。

  “哪有重大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誕生於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的建設銀行,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為己任,緊扣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需要,積極推動“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

  目前,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無不根據“一帶一路”戰略制定了具體的戰略規劃,並已進入了實施階段。

  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告訴記者,“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建設銀行帶來十個方面的發展機遇:從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網路建設,到特色優勢産業、能源産業發展;從産業轉移、現代服務業發展,到農業現代化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從國際經貿合作,到跨境人民幣市場需求等,都為銀行綜合化經營、多功能服務、集約化保障,提供了嶄新的市場。

  記者從建設銀行獲悉,該行將集全行之力,服務陜西重點城市群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油氣管網及基地建設、電網及通信網路建設以及重點水利工程等。加大對特色優勢産業的支援力度,助力現代農業發展,以及生態環保建設。同時,將重點支援優勢産業走出去,電力、高鐵、基礎設施等行業境外承包工程、投資和出口,積極支援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戰略,並通過境內外機構聯動,為貿易企業設計從進口、運輸、生産、銷售、出口等綜合金融服務。

  “以國家規劃為依據,以客戶項目建設為基礎,以創新産品服務為保障,密切銀政合作,深化銀企關係,發揮優勢全面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努力展現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轉型發展成果。”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的一席話,説出了金融機構的共同心聲。

  “交匯點”——政銀企雙贏的良好格局

  機遇同樣擺在政府、企業和銀行的面前。

  對銀行來説,首先最明顯的表現是業務量特別是基礎建設信貸投放的大幅增長。由於“一帶一路”的基礎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考慮到“陸上絲綢之路”有相當一段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這無疑將帶動一大批戰略性大項目,包括跨境高速公路鐵路、輸電網、通信光纜、油氣管道、工業園區等,這會為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提供大量的業務資源,並帶來創新動力。

  王洪章告訴記者,國內銀行可以利用人民幣發放境外貸款,降低其融資成本。或者在離岸市場開發新的避險産品,幫助境外企業降低匯兌風險等。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企業“走出去”和外貿産業發展必將呈現一些新的特點,銀行需要基於這些特點快速開展機制和産品的創新。

  其實,銀行為其他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同時也是自身謀求國際化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有力抓手。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境外數十個國家以及國內近20個省市和地區,這一戰略構想甫一提出,深化金融合作便被放到重要位置,而銀行在推動雙邊經貿和金融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與沿線國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尚存在很大空間。需要我國銀行業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的聯繫溝通,開展跨地區金融業務合作,構建優勢互補機制。同時,進一步擴大金融合作覆蓋面,著力提升在能源、基礎設施、農業、中小企業、消費、民生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水準。

  記者從建設銀行了解到,緊跟企業“走出去”步伐,該已經制定了“緊扣客戶需求,深化跟隨,加快落地”的服務原則,通過不斷提升綜合化服務能力,滿足跨境客戶延伸金融服務需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截至去年11月末,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五家大型銀行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32家,此外還有4家已經銀監會審批通過,正待當地監管機構審批。

  過去三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設銀行重點支援了西安至商洛、漢中至安康鐵路、西安地鐵“一、二、三號線”、西安污水處理等項目,還參與了胡家廟城中村改造等7個城鎮化項目和戶縣樓觀臺等5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在工業産業升級方面,重點支援了西飛集團、陜柴重工、比亞迪、西核集團等企業的高端裝備製造項目,迄今仍是三星半導體的唯一信貸合作銀行;在服務民生方面,積極介入“引漢濟渭”等重大水利工程,支援了38所高校、23家醫療機構的改、擴建和資訊化建設,以及曲江文化新區、大明宮遺址保護區等文化産業項目;在支援小微企業方面,聯合省財政廳、西安市科技局等部門,創新推出“政府採購貸”、“促業貸”、“科易貸”、“助保貸”等一系列小企業信貸新産品,累計投放貸款逾300億元,年均增速達48%。

  同時,建設銀行還累計為18萬戶居民提供個人住房貸款超過500億元,個人貸款餘額、新增額一直位居大型國有銀行首位。截止2014年末,各項貸款三年合計新增693億元,居陜西金融同業首位;為順應大集團、大客戶直接融資需求,積極利用投資銀行工具,累計提供直接融資260億元。共計達到1612億元,提前完成“三年1500億元”承諾。此外在投資銀行領域,建行總行已規劃設立總行級西北資産池支援“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依靠“信貸、融資、引資”三輪驅動,建設銀行正以七大服務領域、六大産品配置、六大推進舉措的細化措施,全力保障國家在“一帶一路”關鍵領域的融資需求。

一帶一路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易華錄 34.11 5.96%
2 傑賽科技 16.88 4.20%
3 山東路橋 6.35 4.10%
4 敦煌種業 7.78 3.87%
5 三一重工 8.16 3.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洲控股 15.08 -4.13%
2 晨鳴紙業 16.82 -3.67%
3 珠海港 8.84 -2.64%
4 中工國際 15.74 -2.42%
5 北方國際 17.32 -2.31%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