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自治”破解農民貸款難
- 發佈時間:2014-12-03 05:28:0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年來,一項被稱作“農村金融自治”的新嘗試,逐漸被引入到浙江、貴州等地的許多鄉村,助推了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的實現。
“村兩委”架橋解“五難”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鎮上蔡村是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村民以果樹、苗木種植和養殖業為生。36歲的村民李向陽一直懷著一個“綠色農場夢”:10多畝地,花木成林,樹林裏還能圈起來養些雞鴨。然而,由於啟動資金不足,他自己的花木基地只有3畝,且品種單一。“規模上不去,銷路也成問題。”李向陽也想過貸款,但不知道銀行貸款手續怎麼辦,又沒啥擔保物,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李向陽的經歷反映出農民需求與農村金融現狀之間的矛盾。”中國農業銀行浙江分行行長馮建龍告訴記者,一方面,農民有大量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銀行發展農村金融又面臨著“五難”,即“可貸農戶難選、放貸額度難定、貸款用途難管、管理成本難降、銀行風險難控”。
在服務“三農”的探索中,農行浙江分行發現,“村兩委”(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最適合成為農民與銀行之間的橋梁,因為“村兩委”最了解村民的人品和信用,最能掌握農村的物權資訊,最希望村民致富,最能及時識別農戶貸款風險,最能協助銀行化解農戶貸款風險。
“以‘村兩委’作為紐帶,正是破解農戶貸款‘五難’的最好著力點。”馮建龍介紹説,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農行浙江分行率先開展了農村金融自治模式試點,貸款人只要找到5位聯保的村民,再由“村兩委”審核、公示,經農行審核通過,就可以貸到30萬元以內的小額貸款。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向陽坐不住了。去年11月,他向村裏提交了申請,沒想到當月貸款就下來了。李向陽用這筆錢擴大生産規模,圓了他的“綠色農場夢”。
“村兩委”在農村金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日前,中國銀監會發佈的《關於推進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村級基礎金融服務環境建設,持續推進村級信用文化建設,開展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發揮“村兩委”人緣、地緣優勢,吸收農戶參加,增強信用評定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培育農戶信用意識,夯實行政村金融服務信用基礎和服務環境。
效益與風控兼得
通過“農村金融自治”,讓普惠金融最大的服務群體——農民,獲得了便捷、實惠的基礎金融服務。
但是,銀行把權力下放,會不會導致風險和壞賬?
據了解,為了管理好貸款風險,“農村金融自治”還建立了“六自”的貸款辦理機制。所謂“六自”,即“客戶自薦”,農戶向“村兩委”提出貸款需求,經“村兩委”公開篩選出誠信農戶向農行推薦;“擔保自組”,農戶提供“村兩委”認可的保證人;“借款自主”,貸款經過農行審核簽約後,農戶在額度和期限內隨時通過“惠農通”等渠道獲得貸款,利息按實際使用天數計算;“用款自律”,村民對貸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確保貸款用於合法生産經營和生活消費;“服務自助”,農民足不出村就可通過設在村裏的“惠農通”機具辦理借款、還款、匯款、繳費等業務;“守信自勵”,農行為每個村、每個農戶提供的優先信用額度、利率優惠幅度等政策直接與各自的金融自治情況掛鉤,自治情況越好,獲得的優惠越多。
“‘農村金融自治’不僅讓誠實守信、勤勞肯幹的村民獲得金融服務,也提升了農村信用建設的水準。”馮建龍説。
三門縣六敖鎮濤頭村也是農行的金融自治試點村,村莊三面環海,形成了一條相當完整的海水養殖産業鏈——養塘、販銷、賣餌料。村委會主任林小快介紹,在“農村金融自治”模式中,村裏2610多萬元貸款還沒到期,許多村民已經迫不及待籌錢,準備還貸了。“曾有人借了農行15萬元,到期可能無力償還,這消息被鄰居知道了。銀行還沒催,村裏家家戶戶都開始關注,實在不行幫他墊錢也要還上。”林小快説,因為村民們都明白,一戶人家的信用會影響到全村的信用,進而影響到自己的貸款額度和利率。
“農民很講信用,一旦發生信貸風險,村集體也最容易介入。”景寧縣東坑鎮深垟村村黨支部書記孫偉平説,到目前為止,他們村3年內發放的所有貸款,沒有一筆逾期。萬一發生風險,農戶的竹林、茶園等很容易在村裏處置變現,對銀行來説風險很小。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農行浙江分行推行“農村金融自治”試點的行政村已由最初的1家擴大到193家,貸款餘額5.46億元,惠及農戶4594戶,發放了3188筆農戶貸款,沒有一筆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