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票據交易所8日正式成立, 工商銀行成功完成首筆票據轉貼現交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致賀信表示,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成立是我國深化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上海票據交易所作為具備票據交易、登記託管、清算結算、 資訊服務 多功能的全國統一票據交易平臺,將大幅提高票據市場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發市場活力,更好防範票據業務風險;也有助於完善中央銀行金融調控,優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大一統”重塑監管規則
近年來,我國票據市場持續發展,規模快速擴大,票據市場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市場透明度低、交易效率不高、基礎設施發展滯後、部分金融機構內控薄弱以及票據仲介風險累積等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強化金融機構票據業務的內控管理,提高票據業務的電子化水準,增強市場透明度,完善票據市場制度建設,規範票據仲介行為,成為中國票據市場規範發展的重點內容。從國內外經驗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市場安全高效運作的關鍵。相比其他金融市場,票據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不僅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也不利於相關風險的監測和防範,成為制約票據市場發展的短板。
“票據交易平臺是全國統一的,不是區域分割的,説的更明確一點,首先它是全國的,不是區域的;其次,它是統一的,不是割裂的。未經國務院和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票據交易平臺,違背國務院2011年38號文件的精神。”潘功勝強調。
1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實施《票據交易管理辦法》。《辦法》對票據市場的參與者,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即票交所、票據資訊登記與電子化、票據登記與託管、票據交易以及票據交易結算與到期處理進行了規定。業內人士認為,相關管理辦法的實施和票交所的成立將重塑百萬億票據市場交易規則,激活市場參與熱情,對銀行間市場發展、 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等方面産生深遠意義。
未來引入更多交易主體
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9.4萬億元,金融機構累計貼現51.9萬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對機構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實際上,長期以來,銀行間票據市場的交易主體僅限于銀行類機構和財務公司,而券商、基金、信託、資産管理公司等,則是以票據市場場外參與者身份介入,雖經營著數萬億元票據資管理財計劃,卻長期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
據悉,票交所成立後將組織交易系統試運作,首批試點機構有43家,包括35家商業銀行、2家財務公司、3家 證券公司 、3家基金管理公司。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票交所處於試運作期間,試點機構的貼現票據在票交所進行權屬登記後,才能在票交所交易。非試點機構的票據業務仍按原規定操作。明年下半年全部機構均上線後,各行貼現票據權屬登記後都在票交所交易。
“未來參與機構肯定會逐步放開”,分析人士表示,票交所繫統接入非銀機構之舉,可有效地避免銀行同業機構票據交易的同質化傾向,一方面有助於豐富票交所繫統的參與主體,提升市場交易量;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後續更多非銀機構接入票交所繫統。
此外,票據理財服務機構負責人表示,在試運作階段,票交所實行的是會員管理制,監管層此舉主要還是出於防範多次質押等違規操作的考量。而隨著票交所繫統更加規範與成熟,相信未來票交所也將引入更多的交易主體參與進來。凡是持有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牌照的金融機構均可成為票交所的直接參與者,甚至包括一些票據理財服務機構。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