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理財産品 > 正文

字號:  

2014年銀行業理財産品累計發行規模近百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5-22 12: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康亮  責任編輯:劉波

  2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中銀協)在上海發佈《2014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稱,2014年,國內銀行業機構全年累計共發行理財産品19.13萬支,同比增長27.53%;累計發行規模92.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5.89%。

  報告是在當天召開的由中銀協、香港銀行學會、金融時報主辦的2015年兩岸四地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上發佈的。

  在會上,中銀協專職副會長楊再平指出,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存在五項功能,包括“試水”利率市場化、助推銀行轉型升級、服務資金剩餘者、服務實體經濟、將富餘資金對接萬眾創新等,這是中國銀行理財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猛,但《報告》亦強調,不可否認,銀行理財業務在某些網點還存在諸如風險揭示不充分、存單變保單、個別銀行工作人員私售理財産品和從業人員專業性較差等問題。與此同時,銀行理財業務也面臨法律地位尚不明確、內生增長動力弱化、泛資管競爭激烈、業務模型面臨轉型等挑戰。

  就法律地位而言,報告指出,中國現行法律法規尚未對銀行理財産品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確規定,導致銀行與投資理財客戶之間的法律關係存在爭議。銀行因此在交易主體認定、結算與託管賬戶開立等方面受到較大束縛。而當前各家銀行理財選擇借助信託計劃、券商定向資産管理計劃、保險債權計劃作為通道進行部分投資,使得法律關係更加複雜,應儘快明確銀行理財的法律地位。

  就業務模式轉型方面,報告認為,隨著國內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監管政策的變革,銀行理財業務依靠發行預期收益率型的理財産品,通過期限錯配方式投資于非標債權的主流業務模式將面臨向真正的資産管理業務轉型的壓力。

  對此,《報告》進一步指出,銀行理財應突出産品創新。包括由預期收益性産品為主向凈值型産品為主轉變;在基礎投資品方面引入“資管投行”理念,主動創設金融工具以融入實體經濟等。(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