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向個人發放各類貸款時,利率展示普遍存在“不明示、不易懂”等現象。為此,央行近日出臺了“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監管政策。距離新規發佈僅數日,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已有銀行開始嘗試向消費者明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這不僅能讓消費者對借貸資訊有更為清晰的認知,也對有效遏制“衝動消費”奠定了基礎,但同時明示分期年化利率也對銀行用戶分層、風險定價提出更高要求。
銀行明示“分期年化利率”
“因高額費率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貸款時應明確告知貸款人的貸款利率”“銀行侵犯了我對合同裏利率的計算方式及借款利率的知情權”……近年來,因手續費利率展示模糊不清,銀行頻頻登上投訴“黑榜”,其中又以信用卡分期業務投訴居多。
在眾多投訴中消費者均提到了“借款利率模糊不清”“利息計算方式未對客戶明確告知”等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大多難以直觀形成“年化利率”的概念,為了讓消費者能夠清楚認識到真實借貸成本,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已有兩家國有大行開始明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4月1日-6月30日,建設銀行對信用卡消費者推出了“辦分期、享優惠”活動,在活動期間,持卡人成功辦理帳單分期,享手續費率低至7折優惠(即3期0.53%、6期0.49%、10期0.46%、12期 0.42%、18期0.42%、24期0.43%)。值得注意的是,建設銀行在展示界面還明示了“享優惠”活動後對應的近似折算年化手續費率,分別是:3期9.51%、6期10.01%、10期9.91%、12期9.18%、18期9.34%、24期 9.61%。
建設銀行表示,近似折算年化手續費率是通過計算內含報酬率(使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於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折現率)後年化而得,並非消費者支付的手續費/交易額比例,實際支付的手續費金額仍以帳單列示為準。
近似折算年化手續費率這一計算指標通常存在於合同之中,並不會對外進行展示,這也是消費者一直以來忽略的資訊。北京商報記者從建設銀行客服人員處了解到,“這項指標一直都有,只是一直沒有顯示,隨著客戶詢問較多,最近對消費者展示出來了”。
在調查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工商銀行也于近日向消費者明示了這一指標。根據一位信用卡消費者提供的信用卡還款分期截圖資訊來看,工商銀行在消費者選擇期數下拉功能表中展示了兩項指標,第一個為手續費率、第二個是近似折算年化手續費率。
一位支付行業人士介紹稱,折算年化手續費率是將日利率、月利率通過公式轉換為年利率,貸款産品只有折算成年化利率,才能知道最終的貸款成本。對兩大國有行明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的舉措,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分析稱,兩家國有大行明示年利率的舉措一方面能夠響應監管號召,另一方面則是在金融行銷宣傳工作的規範性方面進行落實,有助於金融消費者更好地了解銀行産品,保護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針對明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的緣由,北京商報記者嘗試採訪上述兩家國有大行,但並未得到回復。
分期價碼不可“躲貓貓”
利率是貸款産品的核心要素,3月31日,央行發佈公告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行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並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
通常情況下,信用卡一般有三種費率,第一是透支消費,第二是分期手續費,第三是逾期利息手續費。各家銀行手續費的標準不一,但計算方法大致相同。一位銀行客服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介紹了近似折算年化手續費率的指標,她介紹稱,“近似折算年化手續費率表現的形式不同,可以理解為年利率,只是在分期的時候會對消費者進行展示,銀行的費率都是固定的”。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關注到,招商銀行雖未在總賬分期中對消費者明示折算年化手續費率,但在訂單預覽中也顯示了折算年化手續費率資訊。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明示了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和對應金額後,消費者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同時也在無形中減少了“衝動消費”的舉動。那麼此舉是否會對銀行信用卡分期業務造成衝擊?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相對來説,更有實力的國有大行做此類行銷、人群分類的能力更強一些,相對來説産品也更加豐富,明確年化利率對信用卡分期業務也是比較大的一種促進。從源頭上會讓消費者覺得行業更加規範,除此之外,在明示利率的基礎之上銀行進一步做好分層、風控手段,對之後的獲客也會帶來益處。
蘇筱芮亦認為,對於此前就規範經營的銀行而言,明確年化利率對信用卡分期業務的影響有限;而對於此前頻繁利用誘導話術吸引用戶開展分期的銀行而言將會帶來衝擊。規範展示年化貸款利率將使得行業正本清源,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誕生。
用戶分層、風險定價待提高
財務角度方面,為了落實《關於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切實加強企業2020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多家銀行將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收入及相關支出進行了重分類,將其從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和支出重分類至利息收入,也在近期披露的年報中體現。
從已經發佈2020年年報數據的21家A股上市銀行可以看出,分期業務已成為銀行信用卡發力的主要渠道。國有大行中,中國銀行2020年信用卡分期交易額3637.9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73%;郵儲銀行2020年信用卡分期交易金額634.45億元,同比增長16.38%。農業銀行截至2020年12月31日個人卡透支增長14.4%,主要是該行由於信用卡分期業務保持較快增長。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銀行資産品質承壓,信用卡類貸款不良率攀升也最為顯著。例如,截至去年末,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個百分點。另外,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銀行信用卡類貸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上述7家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1.83%、1.66%、2.52%、2.16%、2.38%、2.16%,較上年末分別上升0.37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0.31個百分點、0.22個百分點、0.69個百分點、0.64 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
談及後續信用卡整體不良率走勢,蘇筱芮預測稱,2020年部分銀行信用卡逾期受疫情大環境、共債風險上升影響出現不良率增長等現象,預計2021年信用卡風險形勢將有所好轉。從宏觀環境來看,經濟復蘇使金融業面臨的行業狀況有所改善。
關於未來如何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走精細化行銷路線的問題。王蓬博指出,銀行將來可以按照更精確的利率把人群進行分類,然後同時和地面場景去結合,要建設出相應的專業團隊,發現C端的痛點在哪。這樣才能通過數字化行銷、每人平均分類等“打標簽”的方式去調整利率,然後進行産品設計。
“從文化環境來看,樹立理性消費、勿超前消費的理念正在成為社會新風尚;從業務環境來看,金融機構的信用卡業務已從規模增長逐步轉向結構調整階段。未來消費金融競爭是場景之爭、生態之爭,信用卡是否能擔當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角關鍵在於銀行能否能抓住數字化轉型的契機,將自身各業務條線整合完善,打造開放生態圈的同時做好精細化運營。此外,信用卡利率的放開也對銀行的用戶分層、風險定價等提出更高要求,既是對銀行市場化運作的重要考驗,也能夠為穩步拓寬信用卡客群創造機遇。”蘇筱芮説道。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