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交通物流 > 正文

字號:  

國務院要求擴大低空開放 鼓勵參與建設通用機場

  • 發佈時間:2016-05-05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十三五”通用航空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

  5月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以改革創新擴大有效內需。會議認為,發展通用航空業有利於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培育新增長點,帶動擴大就業和服務業升級。

  會議要求加快在偏遠地區和地面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和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擁堵嚴重的城市建設通用機場;加快通用飛機、導航通信等核心裝備研發應用;穩步擴大低空空域開放等。

  對此,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李曉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如果能解決好機場、低空空域等方面的問題,未來通用航空業將會迎來快速發展。

  擁堵嚴重城市將建通用機場

  低空空域管制改革啟動,通用航空産業正迎來加速發展期。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從三個方面加強通用航空業發展,包括要加快在偏遠地區和地面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和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擁堵嚴重的城市建設通用機場;合理確定通用機場標準,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建設。

  李曉津認為,隨著通用機場相關規定逐步完善,地面交通擁堵嚴重的城市未來是否可以把直升機作為交通工具之一,將是值得探討的。

  會議同時要求,要加快通用飛機、導航通信等核心裝備研發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擴大通用航空在資源勘查、環境監測、運輸服務等領域的應用。要穩步擴大低空空域開放,簡化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備案。強化安全監管,確保飛行和空防安全。

  早在2010年,國家就出臺《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劃定了路線圖,制定了時間表。其中,2016年至2020年,進一步深化改革,使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機制先進合理、法規標準科學完善、運作管理高效順暢、服務保障體系可靠完備,低空空域資源得到科學合理開發利用。

  雖然改革推進已過5年,但受制于通航基礎設施保障嚴重滯後、航空人才資源匱乏等問題,我國通航産業發展仍較為緩慢,與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近年來,為給通用航空業發展打下基礎,通用航空機場建設佈局明顯加快。比如,雲南正著力加強機場網建設,預計到2020年,全省通用機場將達50個;河北省將力爭到2020年通用航空機場達到30個以上。浙江省要求到2020年,每個地級以上城市擁有1個以上運輸機場或一類通用機場,到2030年,大部分縣(市)擁有通用機場。

  5年打造超萬億市場規模

  “預計‘十三五’末,我國通用機場將建成500個以上,通用航空器將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産業整體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將會涌現,安全、有序、協調的通用航空發展格局將初步形成。”今年3月,在由中航工業主辦的活動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展望我國通航産業發展前景時曾作如上表述。

  截至2015年底,我國通用機場(含臨時起降點)約300個,通航企業數量、機隊規模和飛行小時三大指標分別達到281家、2186架、73.5萬小時,5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0.4%、15.9%和14.9%。通用航空從業人員達到14563人,較2011年增長了6.2倍。

  通用航空被譽為是中國民用航空兩翼之一,這些年中國通用航空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發展速度遠遜於運輸航空。李曉津介紹,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通用機場少、低空空域開放仍只是試點、審批管理複雜等因素制約了通用航空的發展。

  實際上,從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和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看,正有針對性地破解通用航空業發展的難點。比如自今年4月1日起,民航局將簡化“特殊通用航空飛行任務”申請材料報送要求,把11項申請材料簡化為2項、上百頁的重復性各類資質證明簡化為2頁的“申請函+承諾書”等。

  國外經驗表明,通航産業投入産出比為1:1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黃志明就曾預測,在今後20年,航空工業對相關産業將出現1:10的投資拉動效應,預計到2020年,我國通航作業飛機將超過5000架次,作業量將達到200萬小時,年均增長速度將達19%。預計5年內可提供至少10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