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交通物流 > 正文

字號:  

北京擬明年全國首徵擁堵費 法律依據等多難題待破

  • 發佈時間:2015-12-07 07:36: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徵收擁堵費已進入倒計時,北京將對“首堵”破題。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緩解首都交通擁堵的工作措施。其中,社會備受關注的徵收擁堵費問題,也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周正宇稱,未來北京將實施更加嚴格的需求管理,調節機動車保有和使用。2016年將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

  同時,明年還計劃在小客車限行、限購等方面出臺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關於徵收擁堵費的消息不斷,但是,對於如何徵收、徵收標準等問題爭議較大,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北京能否成為中國首個“吃螃蟹的人”,值得關注。

  交通運輸部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徵收擁堵費是緩解擁堵和環保雙重考慮,北京市在全國第一個嘗試有挑戰性,但是,只要有城市牽頭,肯定會很快在全國推進。

  北京明年研究試點徵收

  截至2015年8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57.5萬輛。交通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擁堵已經成為首都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實施更有力度的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適時出臺擁堵收費政策及其他管理措施,切實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和中心城區交通流量。

  備受關注的徵收擁堵費問題,再一次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擁堵費徵收政策何時出臺、如何徵收等仍存疑。

  周正宇表示,下一步,北京將圍繞“規、建、管、限”開展交通緩堵工作。目前,北京市交通委已編制了2016年到2020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的總體方案。在該總體方案框架下,分年度、分階段推出重大治理舉措,現已經制定了《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北京將啟動該行動計劃。

  周正宇透露,未來北京將實施更加嚴格的需求管理,調節機動車保有和使用。2016年將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不過,只是啟動研究,至於如何收取及具體試點範圍還要繼續探討。

  吳洪洋介紹,擁堵收費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種方式,國外也有徵收擁堵費的做法,比如新加坡、英國等。徵收擁堵費可以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但是,需求管理的方式很多,擁堵收費只是其中的一個管理辦法。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告訴記者,“徵收擁堵費屬於行政收費,就是在公共資源被特別利用的情況下,從公立原則的角度講,特別利用的人應該通過付費的方式來表現,個體機動化出行目前的外部成本還沒有完全內部化,徵收擁堵費就可以實現其內部化,我比較贊成這種做法。”

  5年前就有收擁堵費設想

  近年來,北京市研究徵收擁堵費的想法從未停止,2010年12月,北京市宣佈出臺28條措施緩解交通擁堵,其中提出“研究制定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方案,擇機實施”。

  2013年9月,作為首個地方版“大氣十條”《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為應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問題,北京已經在全國率先開始執行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並提出研究徵收擁堵費等。

  吳洪洋説:“北京、上海、西安等很多城市都在研究徵收擁堵費,但是,這個很敏感,哪個城市走在前面,都會有很大的壓力,只要有一個城市牽頭,肯定很快都會陸陸續續推進的。”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徵收擁堵費主要有兩類做法,一種是新加坡模式,根據擁堵收費區域的擁堵狀況進行價格調節,將擁堵費與擁堵指數掛鉤;一種是斯德哥爾摩模式,根據擁堵費收費區域內的環保指數來進行價格調節,將擁堵費與環保掛鉤。

  無論採取哪種模式,吳洪洋認為,北京徵收擁堵費關鍵是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擁堵費政策在中國已經研究多年,北京市第一個嘗試,還是挺難的,會有一定的挑戰性。

  除了民眾的接受程度外,作為行政收費的一種,徵收擁堵費最大的問題之一則是能否做到“名正言順”。

  顧大松介紹,深圳曾經想推停車場調節費,武漢市也取消了道路停車費,這些行政收費難推進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法律、法規的依據,從法律角度來看,北京徵收擁堵費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收費的法律依據。

  “還有,現在(對徵收擁堵費)更有話語權的人都是開車的人,他們的反對聲可能也是最大的,受影響的主體可能是擁有話語權的人。”顧大松説。

  發展公共交通才是治堵根本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大城市治堵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供需矛盾來看,北京交通壓力還是增長趨勢,擁堵費等經濟手段的執行效果需要在整體環境中衡量。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經濟杠桿能起到一部分作用,發展公共交通才是根本。這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城市路網規劃和建設,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還要約束公車過度使用,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權”。同時也需要市民的共同配合,人人做到踐行低碳生活觀念,減少不合理的用車需求。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除了控制機動車數量,降低使用強度,北京市還將綜合運用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交通綜合管理水準。在管理層面,緩解交通擁堵將納入各區縣政府績效考核,形成治理擁堵的“合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