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對本土航空公司熱情不減 航企跑馬圈地
- 發佈時間:2015-02-28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巾坷
航企跑馬圈地 地方航空再度井噴
3家正在籌建 6家申請籌建
處於籌建新公司的政策窗口期,各路資本對於航空公司的渴望從未停止。2015年2月13日,海航集團旗下的北部灣航空正式首航,開通了南寧—海口的航線,這意味著國內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達到了52家。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內部資料顯示,繼北部灣航空奪得了2015年首航開門紅後,我國還有3家正在籌建的航空運輸企業,分別是寧夏貨運航空有限公司、杭州圓通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和龍江航空有限公司。此外,目前還有6家航空公司正在申請籌建,包括江西航空、多彩貴州航空和桂林航空等。
在國內一線城市被四大航空集團佔領以後,民航業市場大格局已經成型,但目前似乎迎來了民航跑馬圈地2.0版本,由地方政府推動成立的航空公司將成為這波熱潮中的主角。
海航再下一城
2015年伊始,總部位於廣西南寧的北部灣航空就宣佈首航,開通了南寧前往海口的首條航線。
北部灣航空由海航集團旗下天津航空與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總註冊資金30億元,其中天津航空現金出資21億元,佔註冊資本70%,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出資9億元,佔註冊資本30%。
記者了解到,北部灣航空以南寧吳圩國際機場作為主運營基地,運營初期,運力規模為5架ERJ190,主要執飛國內航線,2015年底實現10架ERJ190的運力規模。隨著機隊規模的逐漸擴充,計劃在2015年底之前開通南寧至周邊東盟國家的國際航線。
“北部灣航空是以南寧為樞紐,幹、支線相結合的定位,以空客A320等幹線機型連接國內主要城市及東南亞,以E190支線機型連接國內三四線城市。”北部灣航空董事長兼總裁吳重陽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除了北部灣航空以外,廣西境內的桂林航空也正在申請籌建,同樣由海航集團參與。早在2014年6月桂林市政府就與海航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出資成立“桂林航空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公開資訊披露其目標是3年內擁有30架飛機。
政府難掩熱忱
北部灣航空的首航只是地方政府對於航空公司熱忱期望的一個縮影。僅僅以海航集團為例,截止目前,海航已在國內多個地區成立了地方航空公司,包括總部位於天津的天津航空,位於重慶的西部航空,位於昆明的祥鵬航空,以及2014年成立的烏魯木齊航空和福州航空,還有2015年首航的北部灣航空及尚待審批的桂林航空。
“地方政府對於航空公司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本土航空公司所代表的政績和地方形象並非能夠用金錢來衡量。”一位在民航業浸淫多年的分析人士稱,除了民航對於當地經濟拉動作用以外,本土航空公司更承載著區域形象和軟實力的作用,同時它與機場、高鐵等基建設施一樣,是地方政府看重的政績工程。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也十分樂於接受地方政府的橄欖枝,這為其在跑馬圈地的市場格局中起到了助推作用。
簡單來看,航空公司通過出資控股地方航空公司的形式,可以獲得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支援,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地方主要機場的優質時刻資源,擴大地方市場份額。而背後不能明説的原因,還包括地方政府給予土地配套支援和現金注資,可以極大緩解航空公司的現金壓力,同時,航空公司可以用手中現有的機隊進行騰挪,可謂是一樁兩全其美的生意。
風險尚未評估
正因如此,自從2013年底民航局重新打開航空公司籌建的大門以後,各路資本就紛紛開始遞交申請。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共有52家公共航空運輸企業,2014年新增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就達到6家。
進入2015年,尚有寧夏貨運航空有限公司、杭州圓通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兩家貨運公司以及龍江航空有限公司正在籌建。此外,還有6家航空公司正在申請籌建,分別是紅土航空、獅瑞航空、江西航空、多彩貴州航空、安徽海富航空和桂林航空。
不難看出,其中地方航空的角色佔據了重要份額,利用與地方政府結盟,航空公司可以在二三線城市進行佈局,填補現有的市場空白。
但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紛紛佈局民航業無疑會加大市場競爭,這對於中國航空業而言未必是好消息。畢竟在全球航空業處於溫和上升的通道時,中國的航空業卻在面臨由於政策紅利消失所帶來的“寒冬”——此前記者獲得的消息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的航空公司匯兌損失達到了27億元,而2013年同期這一項的匯兌收益則高達41億元。
儘管目前國際油價的下跌為全球航空業帶來了利好,但是國內航空市場的增速已經出現了放緩,以至於民航局用“新常態”來形容結束高速增長的航空業。那麼地方航空的籌建是否帶有衝動和盲目性,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如果沒有客源和貨運的有力支撐,單純依靠政府意志和補貼來進行市場運營,地方航空遲早會成為負擔。”上述分析人士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