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場"能否成為首都城市副中心 專家:可行
- 發佈時間:2014-09-29 09: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晶
北京新機場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和河北省廊坊市交界處,處在京津塘和京保石兩個重要經濟發展帶的交會處,首期規劃建設用地40平方公里、4條跑道、航廈面積約70萬平方米。依據設計,新機場2018年建成後,初期建設為4500萬人次/年的吞吐量;預計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能夠達到7000萬人次/年左右。
上周,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正式揭牌,併發布首項研究成果——《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這是我國第一個聚焦臨空經濟領域的藍皮書。《報告》提出,應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建設京畿臨空經濟合作區(以下簡稱“京畿新區”),打破三地行政區域束縛,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推動首都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認為,北京新機場區域建立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條件已經成熟。
建議構建2000平方公里“京畿新區”
《報告》提出的“京畿新區”空間範圍涉及北京大興、河北廊坊、天津武清的部分區域,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報告》認為,建設“京畿新區”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規律,立足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家民航發展戰略需要,以京津冀共建、創新跨區域管理體制機制為重點,以産城融合、統籌協調經濟發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為抓手,以實現集約發展、合作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為導向,以北京新機場航空港為核心,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託,充分調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積極性,推進空地聯運、海空互動、産城融合、區域一體,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務業、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産業、綠色産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率先建成全國臨空經濟合作區、國際交往中心新高地、首都經濟圈核心增長極和現代航空大都市。
《報告》將“京畿新區”定位為首都疏解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載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北京全面深化改革的綜合試驗區和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三型社會”的建設示範區。
建議打造首都城市副中心
《報告》指出,北京新機場是一個跨界、跨區域、跨行政區劃的開放性集聚和輻射系統。作為國際樞紐機場,它至少承載了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區域性服務中心功能,不僅服務北京,而且服務津冀區域;二是城市副中心功能,北京新機場將帶來空間重構和産業重構,更多承擔疏解中心城區的功能;三是國際交往中心的功能,也就是説北京新機場將成為京津冀聯通全球的重要通道。
《報告》負責人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連玉明表示,圍繞北京新機場打造臨空經濟區,就是要打造一個首都城市副中心、一個京津冀區域的副中心城市,通過空港區與城市功能區的協同發展,實現首都的功能外移。這對於優化首都空間佈局、堅持和強化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城市病”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專家觀點
新機場打造首都副中心可行
中國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副院長 張朝偉
北京新機場打造成首都城市副中心是可行的,因其具備了成為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條件。城市副中心對市場依賴不是特別強烈,通過政策和行政功能的疏解是可以實現和帶動的,但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如果能將“京畿新區”上升為首都的城市副中心,將更有利於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
如果建設首都副中心將現新問題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王金營
從空間結構和空間距離來説,如果作為首都的城市副中心則過於密集了。北京新機場是一個空港區,如果再承擔首都城市副中心功能的話,未來還會形成新的問題,造成新的節點擁堵:在這樣的空間距離上,資源和功能相對集聚,“進”和“出”都會成為問題。北京新機場對區域的發展肯定有積極的作用,但從設計上“站位”在北京了:所有的功能都在大興,在河北的則都是跑道,對拉動當地的建設、就業、投資等後續效應小多了。
新機場缺失首都城市副中心部分功能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徐逢賢
北京新機場區域打造成首都城市副中心可能不太妥。作為國際機場來説,它是人員來往的重點地區,重點要發展臨空經濟,它是一個産業重點地區。如果作為首都城市副中心,其功能不會很全,首都城市副中心不僅要包括産業因素,還要包括政府因素、金融因素、物流中心、商務中心等。而且,北京機場已建成很多年了,也沒有發展成為首都的城市副中心。
新機場可以作為北京南部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推動力,也是北京南部、河北廊坊、天津武清幾個區域吸引外資的亮點,對上述區域的經濟適度繁榮將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北京新機場對京津冀區域對外開放程度將會産生很強的影響,如對京津冀區域的物流,國外旅客促進地區的商貿業、旅遊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