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當為“路脆脆”連塌15次負責
- 發佈時間:2014-09-24 07:43:15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陳晶
追查路面塌陷原因,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兒塌了補補哪兒”。要回溯到道路施工環節,搞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工程品質問題,有沒有工程腐敗現象。
據媒體報道,鄭州市的西三環快速路,有一路段半年內已發生15次坍塌,被稱為“路脆脆”。被當地市民吐槽:“出行時車輛必須加裝地質掃描雷達,具備越野能力才能上路”。市政部門正在對塌坑進行圍擋、修復,坍塌原因仍在調查中。
雖然當地政府在9月初已成立調查組,啟動問責機制,且就此召開不下4次的專題會議,但是調查組在通報初步調查結果時仍未提及塌陷的責任方。且表示塌陷初步原因是受水侵蝕,地下廢棄管線複雜等等,“都是因為特殊原因所致”、“整個三環新建工程竣工後,經過驗收,全部合格。”市建委總工程師梁遠森回應道。
倘若只是塌陷一次兩次,“特殊原因”還可以解釋得通。但是半年連續塌陷15次,不得不讓人對“特殊原因”這個解釋生疑。即使事件還在調查,大家心中已經默認“路脆脆”是個豆腐渣工程了。
成立專門的調查組,召開專題會議,卻仍搞不清“路脆脆”如此之“脆”的原因,仍然不能確定責任方。實際上,從當地流傳的説法——“西三環塌了補了又塌了”,也許能看出,問題發生後,有關部門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兒塌了補哪兒”,並沒有徹底整改和問責。不是該路段“不給面子”,而是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實在“不給力”。
既然該路段多次坍塌,本該徹底進行整改,以免引發交通事故。在之前幾次坍塌中,就有公交車因輪子陷入塌坑,不得不緊急疏散乘客。調查原因,還要回溯到道路施工環節,搞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工程品質問題,有沒有工程腐敗現象。以往一些豆腐渣工程的出現,往往就在於工程款被層層侵吞,真正用在施工上的資金所剩無幾。正因如此,有些地方的市政工程才會出現竹編井蓋、瘦身鋼筋等“催人淚下”的笑料。
有句老話“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又三年”,説的是節儉穿衣的美德。倘若用在城市道路上,這可有些不妙。如今一些城市道路,有的是還未通車就已“不忍直視”;有的投入使用後就“一直在修補,從來沒放棄”;還有的就像爬滿了蝨子的破舊衣服,一路望去都是刺眼的“補丁”。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真的難以調查出來,還是“不便調查”或“懶得調查”。對於此,負有責任的城市管理者,不僅要整改,問責更是不能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