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商超 > 正文

字號:  

百盛百貨去年利潤下滑33.5% 至今已關閉8家門店

  • 發佈時間:2015-03-25 07:17: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斯會  責任編輯:朱苑楨

  有著外資第一店美譽的馬拉西亞百貨商百盛商業集團,近期卻接連陷入關店風波中。繼北京東四環店宣佈停業之後,唯一一家位於天津的門店也將於2015年3月31日閉店。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今,百盛至少已經關閉8家門店。

  在大舉關店的背後,百盛集團的業績狀況也不盡如人意,連續三年業績滑坡及利潤下降,讓這家曾經無比榮耀的百貨公司,被迫選擇轉型。如2012年9月份,百盛上線自己的網上商城;2015年,百盛集團宣佈已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百盛商業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資公司與馬來西亞餐飲品牌AUM訂立合資合同,在中國發展餐飲業務。

  然而這一切似乎並未能改變百盛利潤增速下滑的趨勢,根據百盛商業最新發佈的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合計銷售所得款總額下降4.23%至人民幣167.42億元。母公司所有人應佔利潤下滑33.5%至2.35億元。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外部環境原因外,百盛集團未及時順應市場和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調整,商業模式不創新或是屢屢撤店的根本原因。

  百盛撤店數量增至8家

  百盛的關店命運似乎無法避免,繼北京東四環店停業整頓後,有消息稱,天津市唯一一家百盛門店將於2015年3月31日閉店。據了解,天津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要求各商戶于4月1日至10日間到店完成貨物退場事宜。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今,百盛已經關閉多家門店:2012年7月份,上海虹橋店和貴陽金鳳凰店關閉,2013年6月份貴陽鮮花店關門,2013年8月份石家莊店關閉,2014年更是決定關閉四家表現欠佳的門店,2015年則輪到了天津店。

  關店城市包括上海、貴陽、石家莊、濟南、常州、北京和天津等,可以看出一、二、三線城市均有涉及。對於這家馬來西亞知名的零售連鎖集團來説,這樣的動作甚至可以被理解為全線撤退。另有消息稱,百盛旗下的那些不盈利的、3萬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百貨店將會成為被關掉的重點對象。

  有業內人士表示,百盛頻頻關店最大的理由是不賺錢,根據百盛商業集團發佈的2013年年報顯示,百盛除銷售額略有上升外,其他主要業務指標均有下滑,凈利潤更是暴跌58.4%至3.54億元,這是公司上市9年來最差水準。

  此外,根據百盛商業最新發佈的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合計銷售所得款總額下降4.23%至人民幣167.42億元。母公司所有人應佔利潤下滑33.5%至2.3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百盛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3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營業地點為香港皇后大道東183號合和中心54樓,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營及管理百貨店網路,公司最終控股公司為一家在馬來西亞註冊成立,並於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Parkson Holdings Berhad。

  門店去年“開五關四”

  百盛商業集團于1994年首次進軍中國零售業市場,在北京開設其首家店面也即現在位於復興門內大街101號的復興門店,其定位於中高檔消費群體。如今,21年過去了,百盛百貨在北京的門店數至今還只有3家,其中一家東四環百盛店還已經不再開門納客。

  儘管百盛東四環店已經停止營業,但在百盛官方網站似乎還並未更新,記者選擇城市“北京”,出現的店舖仍顯示為三家,分別為百盛復興門店、百盛美羅城店和百盛太陽宮店。

  而百盛美羅城店就是位於朝陽區東四環189號購物中心的東四環店,記者致電該店總機電話時卻一直無法接通。3月14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再次實地走訪了該店,透過該店門外玻璃可以看見裏面的商戶都已經搬空,店內一片狼藉,百盛東四環店門口還粘貼著那張公告,“我店將於2014年7月1日起整體改造,改造期間給您造成的不便我店深表歉意”。在公告後還附上了一個座機和一個手機號碼,但記者在昨日致電上述兩個電話號碼時,座機打不通,手機一直提示已經關機。

  記者在現場看到,東四環店正門口被一圈在建工程圍住,除通向地下停車場的大門仍未關閉外,百盛東、北、西門都已大門緊鎖,側門員工通道也已封閉。記者致電百盛集團得知,東四店實際上已經關店了。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百盛東四環關店,説明企業內部經營出現問題,面臨很大的困難。這與國內百貨業的頹勢有關,另外東四環地區商圈尚未成熟,隨機人流量不大等,也給百盛銷售帶來較大的壓力。同時,百盛不願革新,仍然堅守原有的傳統百貨模式等,也讓利潤持續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關店的同時,百盛將在北京龍湖天街開一家新店,前述百盛相關人士表示,對龍湖店具體開店進展如何,他還並不知情。不過,百盛在年報中也表示,為了保持競爭力,集團採取審慎的開店策略,同時謹慎瞄準具高增長潛力的二線城市。于2014年在中山、鄭州、重慶、南昌及綿陽開設了五家新店。

  “龍湖天街是建立在地鐵站上面的購物中心,人流量有保障,且有商業地産經驗豐富的龍湖團隊運作,週邊環境相對理想。不過未來租金對百盛有一定壓力。” 杜岩宏補充道,當前百貨業受電商衝擊明顯,傳統的百貨業購物場所也開始向購物中心轉變,百盛也只有先實現戰略轉型,找到新的發展之路,才能談擴張。

  深陷轉型困局

  作為一度被看做是外資第一店的百盛集團,如今的狀況卻並不好。1994年就進軍中國零售市場的百盛百貨曾在中國發展迅速,也建立了較高的口碑。但,如今看到的卻是大面積關店消息。

  面對這種狀況,百盛創始人、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執行董事長鐘廷森顯然也坐不住了,他曾表示,“我們會把品牌合理地分配給網購和實體店渠道。”在鐘廷森看來,百盛一直有網購渠道的規劃,但遺憾的是目前公司對於品牌資源的掌控有限,還並未大舉涉獵。

  除了構建網購渠道鮮有進展外,百盛集團還試圖通過發展餐飲業務來留住顧客,2015年1月份,百盛集團宣佈已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百盛商業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資公司與馬來西亞餐飲品牌AUM訂立合資合同,在中國發展餐飲業務。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百盛集團業績不佳,客流量下降,模式一成不變等問題一直就存在,在國內大部分傳統百貨紛紛開始向購物中心轉型及搭建屬於自己的網路商城時,卻一直未見到百盛有何改變。甚至建立百盛網上商城拖到2012年9月份,才上線。彼時百盛電商負責人聲稱百盛網不會燒錢,也不會大力做推廣。

  對於百盛的一系列轉型動作,杜岩宏認為,百盛的網際網路轉型似乎並不明顯,也沒有明確的目標。而百盛轉型餐飲業,意圖發展餐飲業來吸引並留住消費者,但是僅有實體餐飲業而不積極向線上拓展,開拓新的行銷渠道,很難改善當前的面貌,也難以真正實現網際網路思維的轉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